廠家普遍做手腳 電扇風葉竟縮小五厘米
瀏覽:2267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4 19:58:55
消保委:廠家普遍做手腳市民購扇須小心
曝光臺
案件回放:夏季來臨,又到了電扇銷售高峰,市民劉先生(化名)購買了一臺浙江省慈溪先鋒集團生產的落地扇,風葉直徑為40厘米。但使用時他感覺電扇風量較小,仔細檢查后發現風葉直徑只有35厘米,竟然縮水5厘米之多。細心的劉先生隨即又量了其他一些品牌的產品,發現風葉“縮水”現象在電扇銷售中非常普遍,少則幾毫米,多則幾厘米。
同樣尺寸風力明顯不足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習慣使用風葉直徑為40厘米的電扇。上月在家電賣場聽售貨員介紹先鋒這款FD-4020/R型落地扇價格比較實惠,而且說明書上標注風葉直徑也是40厘米,于是自己便買了一臺。“但和以往用過的風扇相比,使用時我感覺風力不大,也不夠涼快。”仔細的劉先生找出卷尺進行測量,發現風葉直徑僅為35厘米,“竟然短了5厘米,這也太離譜了吧?我還擔心卷尺不夠標準,找出了以前的舊電扇,拆下風葉來進行對比。”記者看到,先鋒這款電扇的風葉明顯比張先生手中直徑為40厘米的舊電扇小一圈。
廠家稱不影響使用效果
發現了電扇的問題后,劉先生先后數次致電慈溪先鋒集團,想從廠家那“討說法”。據其反映,廠家先是對他的問題置之不理,后來又辯稱:40厘米是包括風葉外罩子在內的整個直徑,風葉直徑縮小并不影響使用效果。”但劉先生查詢了電扇風葉與風量的國家標準后發現生產商在說謊,電扇風葉直徑計算并不包括罩子。
記者隨后聯系先鋒集團,其公關部、市場部都不肯就電扇風葉縮水與風量減小的問題作出明確解釋。而質量部鞏先生則說自己是新員工,不熟悉電扇風葉規格,也不了解國家相關規定標準,要問負責人,但是負責人出差了。
劉先生曾向市消保委投訴此事,在市消保委調解下,廠商愿意退貨。但張先生拒絕了,他告訴記者,他一個人的損失并沒什么,但不希望廠家繼續銷售縮水電扇,損害更多消費者利益。
“縮水電扇”非常普遍
記者走訪了本市一些家電大賣場后發現,先鋒這款“縮水電扇”仍然在銷售。而且劉先生告訴記者,最近他帶著卷尺去不少大賣場“測量”電扇風葉,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不少品牌的電扇或多或少地都存在風葉尺寸與說明書不符合的問題,多則幾厘米,少則幾毫米,雖然從外表上看不出來,但是的確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真讓人擔憂。”
市消保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家電銷售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廠家為了搶奪市場,紛紛打出低價牌。但由于成本因素所致,廠家不得不在材質、尺寸上做手腳。尤其是尺寸上,廠家利用消費者不會去主動測量,偷工減料,短斤缺兩,如電扇的風葉,電視的屏幕大小等,將成本依舊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這也直接導致了家電產品質量下降,市消保委近期已接到不少消費者的投訴。
曝光臺
案件回放:夏季來臨,又到了電扇銷售高峰,市民劉先生(化名)購買了一臺浙江省慈溪先鋒集團生產的落地扇,風葉直徑為40厘米。但使用時他感覺電扇風量較小,仔細檢查后發現風葉直徑只有35厘米,竟然縮水5厘米之多。細心的劉先生隨即又量了其他一些品牌的產品,發現風葉“縮水”現象在電扇銷售中非常普遍,少則幾毫米,多則幾厘米。
同樣尺寸風力明顯不足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習慣使用風葉直徑為40厘米的電扇。上月在家電賣場聽售貨員介紹先鋒這款FD-4020/R型落地扇價格比較實惠,而且說明書上標注風葉直徑也是40厘米,于是自己便買了一臺。“但和以往用過的風扇相比,使用時我感覺風力不大,也不夠涼快。”仔細的劉先生找出卷尺進行測量,發現風葉直徑僅為35厘米,“竟然短了5厘米,這也太離譜了吧?我還擔心卷尺不夠標準,找出了以前的舊電扇,拆下風葉來進行對比。”記者看到,先鋒這款電扇的風葉明顯比張先生手中直徑為40厘米的舊電扇小一圈。
廠家稱不影響使用效果
發現了電扇的問題后,劉先生先后數次致電慈溪先鋒集團,想從廠家那“討說法”。據其反映,廠家先是對他的問題置之不理,后來又辯稱:40厘米是包括風葉外罩子在內的整個直徑,風葉直徑縮小并不影響使用效果。”但劉先生查詢了電扇風葉與風量的國家標準后發現生產商在說謊,電扇風葉直徑計算并不包括罩子。
記者隨后聯系先鋒集團,其公關部、市場部都不肯就電扇風葉縮水與風量減小的問題作出明確解釋。而質量部鞏先生則說自己是新員工,不熟悉電扇風葉規格,也不了解國家相關規定標準,要問負責人,但是負責人出差了。
劉先生曾向市消保委投訴此事,在市消保委調解下,廠商愿意退貨。但張先生拒絕了,他告訴記者,他一個人的損失并沒什么,但不希望廠家繼續銷售縮水電扇,損害更多消費者利益。
“縮水電扇”非常普遍
記者走訪了本市一些家電大賣場后發現,先鋒這款“縮水電扇”仍然在銷售。而且劉先生告訴記者,最近他帶著卷尺去不少大賣場“測量”電扇風葉,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不少品牌的電扇或多或少地都存在風葉尺寸與說明書不符合的問題,多則幾厘米,少則幾毫米,雖然從外表上看不出來,但是的確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真讓人擔憂。”
市消保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家電銷售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廠家為了搶奪市場,紛紛打出低價牌。但由于成本因素所致,廠家不得不在材質、尺寸上做手腳。尤其是尺寸上,廠家利用消費者不會去主動測量,偷工減料,短斤缺兩,如電扇的風葉,電視的屏幕大小等,將成本依舊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這也直接導致了家電產品質量下降,市消保委近期已接到不少消費者的投訴。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