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話費為何不"國際" 巧舌如簧難掩壟斷面...
瀏覽:2085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4 19:53:46中移動:不能與歐美國家簡單相比 電信專家:國際話費存在降價空間
“除非有急事,我才會打手機。在國外通常都是購買電話卡,這樣能省很多錢!7月2日,正在德國報道足球世界杯的王先生在電話里對筆者說。作為體育記者,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報道賽事,國際長途自然不少。
6月9日起,中國移動大幅下調國際漫游及長途價格,并將**139回撥業務資費統一定為5.99元/分鐘。盡管如此,王先生仍然會選擇用德國的電話卡與報社聯系,而不是使用自己的手機,因為“還是要貴得多”。
省錢的法子:只接不打
王先生向筆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他在英國,通過在固定電話上使用電話卡,就算跟國內的朋友說上一個小時,5英鎊就夠了。要是換成用手機打,即便按照中國移動最新調低的5.99元/分鐘的標準計算,這5英鎊也只夠他打上十幾分鐘而已。
細算這筆賬的,不僅僅是王先生。女兒在美國讀書的張女士,一般情況下都是接聽從美國打回來的電話。如果用電話卡在固定電話上打,從美國打過來是一分鐘十幾美分。而張女士要是打往美國,用201卡撥打是一分鐘9元多,即便加撥17909,還是要兩元多一分鐘。
據了解,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留學或工作的中國人,通過網站或者當地超市,都可以方便地買到這種國際電話卡。通常,大家都很清楚哪種卡打起來會更便宜。
而國內的用戶,至今沒有享用到如此便宜的話費。據了解,目前除了中國網通推出的17908卡、中國電信的17968卡之外,幾乎沒有關于國際長途優惠方面的其他卡種。這意味著,中國用戶如果想通過固定電話打到美國或者英國,每分鐘要花上8元錢,如果加撥IP,可以省到每分鐘2.4元(美國)或3.6元(英國)。這個價格,相對于國外打過來的費用,還是“差別太大了”。
當然,用戶在撥打國際長途時,除了使用固定電話外,手機也是一個主要工具。
在英國已經工作兩年的張崢,用的是一種一個月30英鎊,允許打100分鐘的手機卡。使用這張卡,張崢可以在任何時間打往世界各地的任何手機和座機。張崢說,在英國大概有6家電信運營公司,“其中有一個公司,可以提供用手機的免費空間,免費撥打到中國的長途,大部分中國人用的都是這個公司的手機”。
跟張崢比,中國的手機用戶可沒有這么幸福。就連著名經濟學家、北大教授周其仁,也在《金融時報》的專欄里,專門撰文談到了這個問題,“最離譜的還是國際電話資費。如果十年前的差價是十倍,現在的變化只是絕對水平下降,但是國際上也下降,而中國的國際電話資費還比許多電信大國的貴太多”。文中,周教授特別把中國國際電話的資費和印度進行了比較。“Call any phone in India for Re.1/min(全印度境內每分鐘1盧比,約0.2元人民幣)——中國也比人家貴?紤]到印度的電信用戶規模只及中國的1/10,難道有什么道理嗎?”
運營商:不能比較絕對價格
根據中國通訊業統計年報的數字,2005年中國固定電話國內長途通話時長894.1億分鐘,國際去話通話時長(包括港澳臺)只有11.6億分鐘。移動電話本地通話時長11788.6億分鐘,國內長途通話時長713.5億分鐘,國際通話時長(包括港澳臺)不過區區6.6億分鐘。
國際去話通話時長,是指中國人打出去的國際長途通話時長。11.6億分鐘和6.6億分鐘的國際通話時長,較之國內長途通話總量的894.1億分鐘和713.5億分鐘,實在少得可憐。
盡管相比十年前打到美國,每分鐘32元的價格降到現在一分鐘2.4元,著實便宜了不少?上啾仍诿绹鴵艽蛞环昼妿酌婪,荷蘭一分鐘3歐分的收費,中國目前的國際電話費用,確實比國際水平高出太多。
“不能這樣來比絕對的價格。”當筆者致電中國移動相關人員,詢問有關國際長途收費問題時,一名工作人員解釋說。
“不能單純考慮成本,沒有辦法比較!边@位工作人員說,中國有4萬多家基站,而英國只有1000多家基站,成本和投入根本無法比較。他甚至反問,“你能把在德國買奧迪和在中國買奧迪的價格做比較嗎?”
國際漫游及國際長途業務,是由國內運營商和本地運營商合作,提供接入服務。而兩個不同國家的手機用戶,漫游到對方的數量達不到完全相等。在一個國家接到另一個國家的用戶多時,兩個運營商付出的成本不一樣,因此運營商必須向對方支付接入費用,這樣就產生了國際漫游費。
國際長途話費的結算過程基本相同。由于涉及兩國間各自不同運營商的成本結算問題,需要兩國電信運營商共同協調確定。
根據中國移動該工作人員的介紹,為了確定國際話費的價格,中國移動已經與世界200多個國家的300多家電信運營商分別進行了談判。
“但是用戶往往只看到了最后的價格結果,卻不清楚背后的談判過程!痹摴ぷ魅藛T甚至用加入世貿談判的艱辛做了個比方,“困難程度差不多,只不過是在單一的電信領域內進行而已”。
但當筆者追問有關中國與國外國際話費的價格差距、中國打出去和國外打進來的話費為何區別過大等問題時,該工作人員以相關部門人員出差不在為由,沒有回答。
同時,中國網通以“不方便透露這方面情況”為由,拒絕接受采訪。
專家:國際話費會繼續下降
“相對壟斷的市場狀態、起步較晚的發展現狀以及政策制定的時間需要,都可能造成中國電信市場國際話費的偏高。”《通信世界》雜志社總編輯項立剛說。
“中國的幾家電信運營公司,形成相對壟斷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價格!表椓偨榻B,在美國有100多家電信運營公司,市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電信成本低廉,話費價格低自然不足為奇。
而中國電信市場原來的起步收費價格較高,也影響到了目前的資費情況。項立剛認為,要想達到歐美國家的水平,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由于這是一個消費者和運營商互相博弈的過程,也需要時間。
項立剛認為,由于中國在同國外電信公司商定國際資費時,需要考慮到用戶數量、技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不能單獨考慮絕對價格。
北京郵電大學曾劍秋教授則認為,目前中國過高的長途電話收費價格,與中國電信市場發展不充分、中國各省各地區發展水平差別過大也存在聯系。他說,中國過大的國土面積以及各地不一的實際情況,不可能要求在電信費用上采用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不可能和歐洲一些小的國家相比。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國外電信市場發展充分,光纜網絡使用率高,所以在成本穩定的情況下,國外電話費用更加低廉。而在中國,盡管國際長途電話和漫游業務量不斷增長,但相比國外而言仍然不充分,光纜線路的使用率較低,造成成本費用相對較高。
不過,曾教授說,中國電信市場上,國際電話費用下調是一個必然趨勢。從市場發展而言,電信產業作為一種規;洕,由于用戶數量不斷的增加,分攤到用戶個體的成本會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