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楊市王鴿有限公司
瀏覽:2539 作者:維權網 發布日期:2009-7-28 16:43:23 本公司地處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楊市潤楊村,距無錫市15公里,南臨美麗的太湖,北靠京杭大運河,東臨錫楊公路,新長鐵路,錫宜高速公路,橫穿楊市.直湖港貫穿南北,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
本公司創建于2000年,該公司是一個明間資本,工商資本投入組建的股份制農業企業,現占地40畝,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關國“白玉王鴿”種鴿生產兼商品肉豬養殖基地之一,公司現有農牧漁專業技術8名,都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和中高級技術職稱。
公司成立以來,已累計投資900多萬元,建有王鴿舍豬舍、藥房、消毒室、屠宰房、飼料加工房、輔料堆放房、科研房、辦公房、半成品加工房、26幢、180余間,生產用房17000平方米,冷庫10噸,其中用于生態農業建設方面的資金達700萬元。
公司種鴿全部為美國“白玉王鴿”肉鴿系列,其特點產蛋高,體形大,適應能力強,產品性能穩定,產品品牌為“太湖王鴿”,脆皮乳鴿為無錫市“名牌產品”,主要是品質優良,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的最佳禽肉。
“太湖王鴿”牌優質肉鴿從生產技術已通過江蘇省農業廳的成果鑒定為無公害產品,公司的肉鴿養殖在2002年為無錫市“農業產業化示范戶”,惠山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優秀合作經濟組織,2005年為無錫市總商會鴿業商會會長單位,財時獲得企業資金信級AAA級和質量體系認證,2007年為無錫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8年為無錫市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發展“一村一品”優勝單位,財時初列入無錫市菜藍子工程等榮譽稱號,2007年生產總值3500萬元,公司以其規模大,技術新,管理嚴,示范帶動作用強等優勢,以成為蘇面鴿種鴿生產基地,和名副其實市重點龍頭企業之一,為蘇南的鴿業良種的建設,為無錫市菜藍子工程做出貢獻。
近年來,王鴿有限公司在不擴大的過程中,走出一條內擴外聯的發展新路子,8年間內擴已翻7年,公司加農戶、加經商年銷售200多萬羽,產值達到4000多萬,周邊農戶18戶,解決就業80余人,勞均純收入二萬元以上,在2005年,我們成立了“無錫市鴿業商會”和經濟合作組織,在一市三縣的養鴿組織統一起來,外聯已已經與徐州、南京、安徽合肥、山東臨沂及湖南、湖北等地的養鴿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參加鴿業商會的養殖企業30多家。目前,整個商會現有種鴿40萬對,每年上市乳鴿480多萬羽,年產值為8000多萬元。
在周國采取了公司加農戶,包銷一體化,公司向農戶采取優惠供應優良種鴿,青年鴿(二月齡、四月齡),進行技術培訓知道,上門服務,提供養殖技術和配方書籍,包銷售(價格按照市場價),外聯關系戶,每年召開交流會一次,調查市場,提高養,殖技術和諧發展,其同創效增收。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成為是益的矛盾,尤其是農村訴環境污染已受到社會多方面的高度關注,多年來,我們努力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知道,應用系統工程的方法,把傳統養殖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多路探索,摯志不渝的尋求從根本上漢理養殖污染的用途。第一步是在養殖區的周轉種植大面積的香樟樹和意楊樹,可以消化一部分的有機肥,吐出二氧化碳,凈化了空氣,營造了園林綠色景觀。第二步是將鴿糞干化,豬糞尿分開干化,以方便運輸,為菜地、果園提供有機肥,第三步是2006年啟動,建設小型沼氣,產生的沼氣供公司生產用水的加熱和職工生活用水的來源,產生的沼淮公司在養殖區周圍的桃樹田里建設輸液管網,每塊田里裝有閥門,無償供給桃農澆灌,從而找到了治理生豬排泄物污染的根本之策,我公司一年的生豬糞尿有1000多噸,這套沼氣厭氧容量為200立方米,儲氣罐10立方米1個,11千瓦輸送泵2臺,輸送管網500米,總投資85萬元,沼氣項目正式運行一年可創經濟效益8萬元,沼氣的利用變廢為寶,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利益的三豐收,這是我公司實踐科學發展觀理念的重大的成果,是向市委市政府設施太湖綜合治理宏偉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是公司謀求更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重要標志。2008年我公司在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治理太湖污染的今天,公司對生產養殖區進一步整改,鴿糞、豬糞尿、干濕分開,污水、雨水分離,污水收集到固定的水泥池,用固泵通過管網輸送到沼氣池內,沼液在通過管網輸送到桃農的每塊果園里,對生產區內的排污溝、窖井池上加蓋,實現了零排放、零氣體,改善了生產養殖的環境,保持了新鮮空氣的流動,確保了養殖產品的質量,只有通過這樣,我們感到這個項目更加適得其對,更加符合大勢,更加彌足珍貴。積極探索“資源——產品——廢氣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生活環境舒適化”,建設“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的三清工程”。
在養殖的發展中,我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任何人類的生產活動都必須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堅持生產與環境的和諧,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要顧及子孫后代,在養殖業風潮起伏中,我們仍不懈的投資治污,為農村的文明建設盡微薄之力,養殖業辦的更加興旺,環境更加環保優美,使我們的人類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