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上演份額“口水戰”國產醞釀元旦總攻
瀏覽:199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19 19:55:09
黃金周后,中外平板品牌上演份額“口水戰”,國產陣營欲建資源優勢,醞釀元旦總攻。
隨著電器連鎖企業發布黃金周的平板電視銷售報告,“外資平板超越國產平板”的輿論甚囂塵上,然而在國產陣營看來,外資平板這次再遭遇電器連鎖企業血腥屠殺后并沒有取得所謂的份額優勢,在二、三級市場更是幾乎無立足之地。
根據中怡康的統計,國慶期間,海信、TCL和康佳分別占據了平板銷售的前三名,前三名中根本沒有國外品牌的身影。這與個別渠道發布的信息有很大差異。
最近一周,在走訪各大賣場時發現,外資品牌無一例外地恢復了節前的價格,外資平板黃金周超過10%的“負毛利”運營顯然沒有長久地支撐下去。而國產平板的價格走勢平穩,銷售份額也呈現上升的勢頭。
上演份額“口水戰”
10月8日發布的黃金周平板電視銷售報告顯示,在個別渠道中,以三星、LG、東芝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在銷售額上首次超越國產平板,其中三星、LG進入前三強。一時間,外資平板超越國產平板的輿論甚囂塵上。
外資平板的這次輿論攻勢引起了國產陣營的警惕。10月8日當天,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楊東文表示:“外資平板的份額優勢是在個別渠道中的短期現象,不能說明國產與國外品牌之間真正的競爭形勢。國產平板無論在渠道、服務,還是應用技術方面都有很明顯的優勢,因為從中怡康的統計數據來看,平板電視銷量前三名仍然是國產品牌。”
而據了解,東芝、三星、LG等外資品牌在國慶期間都有較大幅度的降價,其中東芝的負毛利甚至超過12%%。這就意味著,外資品牌在黃金周幾個億的銷售額,換來的是幾千萬元的虧損。這一巨額虧損可能需要今后幾個月的銷售才能補回來。
“負毛利”運營并沒有帶來家電連鎖企業所鼓吹的“外資超越論”,從國產陣營獲得的一致信息是,國產品牌依然牢牢占據平板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即使在家電連鎖企業這樣的大渠道,國產品牌的銷售量也超過外資。
以一級市場的數據為例。三星在國慶期間銷售額2億多元,大約1.2萬臺。而海信、創維、康佳都達到3萬臺,絕對數量遠遠超過三星。因為資源支持充分的緣故,康佳在32英寸這一個尺寸上銷售達1.6萬臺,遠遠超過三星全線產品的銷量。
外資品牌在個別地區的個別渠道中的優勢,主要來自于40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電視的優勢。但隨著近期臺灣地區的友達、奇美7代線的投產,40英寸以上的資源將會更加豐富,國產品牌的大尺寸平板方面,相反會更加具有優勢。
從全國范圍來看,國產品牌的份額優勢更加明顯。“黃金周期間,在河南濮陽這樣的二級城市的一個賣場,康佳平板一天的銷售量就達到30臺。在二、三級城市,康佳平板的月銷量在10萬臺左右,外資品牌則幾乎不見蹤影。”
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中怡康所統計的渠道范圍更廣,不僅包括個別中心城市的渠道,而且包括更多的二級市場和其它渠道。由此可以看出,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國產平板的優勢十分明顯。
尋求資源醞釀反攻
業內人士分析,對于國產平板而言,這次黃金周吃虧最大的就是40英寸以上大屏幕電視的供貨不占優勢,導致在大尺寸上的市場表現不是很理想。
當然,其中TCL依靠節前從奇美采購的1.4萬個47英寸屏,并使低端的47英寸K73的價格下落到1.2萬元,在大屏幕電視方面取得近5000臺的銷量,顯然給國產品牌一個很好的提示,那就是與臺灣企業結盟,在元旦旺季向外資品牌發起反擊。
中國臺灣乃至內地的面板商40英寸以上大屏的量產,也為國產品牌提供更充足的“彈藥”。
據悉,目前,友達7.5代線的42英寸屏已經量產,元旦就會放量,奇美等的42、47英寸面板會很快跟上國內企業的需求。而且一些企業開始嘗試用5代線來切割42英寸、47英寸的面板,其中中華映管以及內地的上廣電NEC,也將投產47英寸的面板。這就為國產品牌提供更多的選擇。
11月份以前是顯示器的旺季,12月份開始,以顯示器為主要供貨方向的液晶生產線,就可以有更多的產能投入電視屏幕的生產。這種資源到元旦的時候會豐富許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資平板以往鼓吹的“屏優勢”開始蕩然無存,而且臺灣面板商的面板價格保持相當幅度的價格優勢。這對于國產平板是個利好消息,他們開始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強與臺灣企業的合作。
對于元旦這一仗,國產陣營顯得信心十足。劉丹表示,2005年,當市場主流是32、37英寸時,外資品牌利用占據的資源優勢,通過降價搶占了部分份額,而在2005年元旦,在臺灣面板商的6代線開始放量后,國產品牌通過結盟臺灣企業,很快在32寸、37英寸屏上重新取得絕對優勢,相信這次元旦戰役,在40英寸以上的這塊外資品牌最后陣地上,國產品牌也將通過資源優勢的建立,取得絕對的市場優勢。
業內分析,“十一”黃金周是外資品牌在大屏幕領域最后的瘋狂。一是在國慶慘遭賣場的價格屠殺后,外資品牌在節后的價格已經悄然上漲,在元旦戰役中能否繼續保持降價的戰略,還是未知數。二是國產品牌這次頂住了大尺寸資源不足的壓力,在價格沒有大變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為接下來的戰役占據心理優勢。因而,一旦大尺寸資源充足,國產品牌將取得全線優勢。
隨著電器連鎖企業發布黃金周的平板電視銷售報告,“外資平板超越國產平板”的輿論甚囂塵上,然而在國產陣營看來,外資平板這次再遭遇電器連鎖企業血腥屠殺后并沒有取得所謂的份額優勢,在二、三級市場更是幾乎無立足之地。
根據中怡康的統計,國慶期間,海信、TCL和康佳分別占據了平板銷售的前三名,前三名中根本沒有國外品牌的身影。這與個別渠道發布的信息有很大差異。
最近一周,在走訪各大賣場時發現,外資品牌無一例外地恢復了節前的價格,外資平板黃金周超過10%的“負毛利”運營顯然沒有長久地支撐下去。而國產平板的價格走勢平穩,銷售份額也呈現上升的勢頭。
上演份額“口水戰”
10月8日發布的黃金周平板電視銷售報告顯示,在個別渠道中,以三星、LG、東芝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在銷售額上首次超越國產平板,其中三星、LG進入前三強。一時間,外資平板超越國產平板的輿論甚囂塵上。
外資平板的這次輿論攻勢引起了國產陣營的警惕。10月8日當天,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楊東文表示:“外資平板的份額優勢是在個別渠道中的短期現象,不能說明國產與國外品牌之間真正的競爭形勢。國產平板無論在渠道、服務,還是應用技術方面都有很明顯的優勢,因為從中怡康的統計數據來看,平板電視銷量前三名仍然是國產品牌。”
而據了解,東芝、三星、LG等外資品牌在國慶期間都有較大幅度的降價,其中東芝的負毛利甚至超過12%%。這就意味著,外資品牌在黃金周幾個億的銷售額,換來的是幾千萬元的虧損。這一巨額虧損可能需要今后幾個月的銷售才能補回來。
“負毛利”運營并沒有帶來家電連鎖企業所鼓吹的“外資超越論”,從國產陣營獲得的一致信息是,國產品牌依然牢牢占據平板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即使在家電連鎖企業這樣的大渠道,國產品牌的銷售量也超過外資。
以一級市場的數據為例。三星在國慶期間銷售額2億多元,大約1.2萬臺。而海信、創維、康佳都達到3萬臺,絕對數量遠遠超過三星。因為資源支持充分的緣故,康佳在32英寸這一個尺寸上銷售達1.6萬臺,遠遠超過三星全線產品的銷量。
外資品牌在個別地區的個別渠道中的優勢,主要來自于40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電視的優勢。但隨著近期臺灣地區的友達、奇美7代線的投產,40英寸以上的資源將會更加豐富,國產品牌的大尺寸平板方面,相反會更加具有優勢。
從全國范圍來看,國產品牌的份額優勢更加明顯。“黃金周期間,在河南濮陽這樣的二級城市的一個賣場,康佳平板一天的銷售量就達到30臺。在二、三級城市,康佳平板的月銷量在10萬臺左右,外資品牌則幾乎不見蹤影。”
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中怡康所統計的渠道范圍更廣,不僅包括個別中心城市的渠道,而且包括更多的二級市場和其它渠道。由此可以看出,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國產平板的優勢十分明顯。
尋求資源醞釀反攻
業內人士分析,對于國產平板而言,這次黃金周吃虧最大的就是40英寸以上大屏幕電視的供貨不占優勢,導致在大尺寸上的市場表現不是很理想。
當然,其中TCL依靠節前從奇美采購的1.4萬個47英寸屏,并使低端的47英寸K73的價格下落到1.2萬元,在大屏幕電視方面取得近5000臺的銷量,顯然給國產品牌一個很好的提示,那就是與臺灣企業結盟,在元旦旺季向外資品牌發起反擊。
中國臺灣乃至內地的面板商40英寸以上大屏的量產,也為國產品牌提供更充足的“彈藥”。
據悉,目前,友達7.5代線的42英寸屏已經量產,元旦就會放量,奇美等的42、47英寸面板會很快跟上國內企業的需求。而且一些企業開始嘗試用5代線來切割42英寸、47英寸的面板,其中中華映管以及內地的上廣電NEC,也將投產47英寸的面板。這就為國產品牌提供更多的選擇。
11月份以前是顯示器的旺季,12月份開始,以顯示器為主要供貨方向的液晶生產線,就可以有更多的產能投入電視屏幕的生產。這種資源到元旦的時候會豐富許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資平板以往鼓吹的“屏優勢”開始蕩然無存,而且臺灣面板商的面板價格保持相當幅度的價格優勢。這對于國產平板是個利好消息,他們開始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強與臺灣企業的合作。
對于元旦這一仗,國產陣營顯得信心十足。劉丹表示,2005年,當市場主流是32、37英寸時,外資品牌利用占據的資源優勢,通過降價搶占了部分份額,而在2005年元旦,在臺灣面板商的6代線開始放量后,國產品牌通過結盟臺灣企業,很快在32寸、37英寸屏上重新取得絕對優勢,相信這次元旦戰役,在40英寸以上的這塊外資品牌最后陣地上,國產品牌也將通過資源優勢的建立,取得絕對的市場優勢。
業內分析,“十一”黃金周是外資品牌在大屏幕領域最后的瘋狂。一是在國慶慘遭賣場的價格屠殺后,外資品牌在節后的價格已經悄然上漲,在元旦戰役中能否繼續保持降價的戰略,還是未知數。二是國產品牌這次頂住了大尺寸資源不足的壓力,在價格沒有大變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為接下來的戰役占據心理優勢。因而,一旦大尺寸資源充足,國產品牌將取得全線優勢。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