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新生代農民工拒絕“純體力活”
瀏覽:2022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17 18:19:49
據新華社杭州10月16日電 15日在杭州舉行的首屆中國農民工信息化論壇發布的報告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及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農民工跟他們的父母一輩不同,求職時不再青睞體力活。
這份題為《2006中國農民工供需報告》的調查由我國第一個農民工網站新農門網執行,歷時5個月對我國三大沿海制造業基地的20多個城市的勞動力市場和5000多名農民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都面臨嚴重的農民工結構性供需矛盾問題,其中年輕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十分明顯,長三角地區尤其突出。
報告說,以往保衛人員、清潔工等工種供需兩旺,求職成功率高,最受外來務工人員青睞。2006年進行的這項調查卻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工不愿意選擇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技能積累的體力活。在長三角地區,臟、苦、累的體力勞動崗位缺口很大,用人單位普遍提高這些工種的工資標準。
分析認為,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不像他們的父母一輩能夠吃苦耐勞。企業對這個年齡段需求緊迫的崗位女性一般是餐廳、賓館服務員,男性一般是工廠中重體力勞動崗位。但技術含量低、社會認同度差、勞動強度大、報酬低和升職潛力小使得新一代就業人員不愿意選擇這樣的職業。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新一代農民工受教育條件、求職愿望和職業預期都高于他們的父母輩,困擾發達國家的臟活累活沒人干的問題,將來也有可能在我國出現。
與此同時,中年農民工則開始面臨城市就業人口遭遇到的“40、50現象”,各大勞動力市場的數據表明,40歲以上的農民工求職者就業最為困難。專家分析,40-50歲左右的農民工雖然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有一些職業技能和經驗,但是由于社會培訓機制沒有跟上,他們掌握的技術有的已經落伍,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此外由于年齡偏大,也已經不能承擔重體力勞動,求職非常困難。
農民工在我國產業工人中已經占了三分之二,建筑業、煤礦采掘業、紡織服務業和城市一般服務業一半以上的勞動力都是農民工。專家指出,由于針對農民工的公共培訓機制長期缺位,使得我國最龐大的勞動群體和我國制造業賴以生存的最大勞動力來源缺少梯度準備。此外,社會對這部分作出重大貢獻的勞動者群體缺乏應有的反哺、回報和認同,也將使得新一代年輕農民工不愿意承擔臟、苦、累的工作。
這份題為《2006中國農民工供需報告》的調查由我國第一個農民工網站新農門網執行,歷時5個月對我國三大沿海制造業基地的20多個城市的勞動力市場和5000多名農民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都面臨嚴重的農民工結構性供需矛盾問題,其中年輕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十分明顯,長三角地區尤其突出。
報告說,以往保衛人員、清潔工等工種供需兩旺,求職成功率高,最受外來務工人員青睞。2006年進行的這項調查卻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工不愿意選擇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技能積累的體力活。在長三角地區,臟、苦、累的體力勞動崗位缺口很大,用人單位普遍提高這些工種的工資標準。
分析認為,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不像他們的父母一輩能夠吃苦耐勞。企業對這個年齡段需求緊迫的崗位女性一般是餐廳、賓館服務員,男性一般是工廠中重體力勞動崗位。但技術含量低、社會認同度差、勞動強度大、報酬低和升職潛力小使得新一代就業人員不愿意選擇這樣的職業。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新一代農民工受教育條件、求職愿望和職業預期都高于他們的父母輩,困擾發達國家的臟活累活沒人干的問題,將來也有可能在我國出現。
與此同時,中年農民工則開始面臨城市就業人口遭遇到的“40、50現象”,各大勞動力市場的數據表明,40歲以上的農民工求職者就業最為困難。專家分析,40-50歲左右的農民工雖然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有一些職業技能和經驗,但是由于社會培訓機制沒有跟上,他們掌握的技術有的已經落伍,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此外由于年齡偏大,也已經不能承擔重體力勞動,求職非常困難。
農民工在我國產業工人中已經占了三分之二,建筑業、煤礦采掘業、紡織服務業和城市一般服務業一半以上的勞動力都是農民工。專家指出,由于針對農民工的公共培訓機制長期缺位,使得我國最龐大的勞動群體和我國制造業賴以生存的最大勞動力來源缺少梯度準備。此外,社會對這部分作出重大貢獻的勞動者群體缺乏應有的反哺、回報和認同,也將使得新一代年輕農民工不愿意承擔臟、苦、累的工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