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熱錢開始逃離中國
瀏覽:2066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16 19:13:59
【記者徐思佳實習生王秋鈴15日北京報道】“是否加息,應該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定,目前宏觀調控正向著預定的方向發展,調控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各項政策都會保持持續、穩定。”央副行長吳曉靈在14日舉行的2006(中國)銀行家論壇上作出了上述表述。
央行加息暫緩
央行13日剛剛公布的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末,貨幣供應量和人民幣貸款增幅分別較上月出現回落,而貨幣供應量和貸款是衡量通貨膨脹的兩項重要指標,貨幣供應量及貸款增幅越高,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就越大。央行認為,金融宏觀調控效果已初步顯現。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為33.19萬億元,增幅比上月低1.11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2.1萬億元,增幅比上月低0.9個百分點。這也是近幾個月來,兩項指標首次出現超過0.5個百分點的雙雙下滑。
金融專家認為,統計數據和吳的表態意味著央行出臺進一步緊縮信貸政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是會密切關注著經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第四季度可能不會再加息。
不過,也有銀行界人士表示,雖然貸款增速已得到初步遏制,但今年前9個月,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了2.76萬億元,超過了央行年初制定的2.5萬億元的指標,因此央行緊縮銀根的腳步恐怕難以打住。
匯率靈活性提高熱錢開始逃離?
央行日前發布數據,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9879.28億美元,同比增長28.46%,距離萬億美元大關似乎指日可待。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季度雖總共增加約468億美元,但比第二季度的增加額760多億美元,減少約200億美元。此外,三季度中國外貿順差再創新高,約為487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較之少約20億美元。專家認為,這意味著熱錢開始出現逃離。
國務院研發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國際熱錢開始逃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匯率的靈活性提高,波動幅度加大,使得投機性的資本流入受到阻隔。而且美元兌人民幣也改變了前期只漲不跌的現象,出現既能上漲又能下跌的雙向波動,更多反應市場供求關系。
他指出,從去年匯改到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4%左右,但是美元在近幾個月內就升值超過2%,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空間。此外,美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5.25%,高于人民幣3%。也就是說,目前用美元賭人民幣升值并不劃算。此外,國家外匯管理政策的調整也促進了國內資金走向海外,所以外匯儲備增長放緩。
央行加息暫緩
央行13日剛剛公布的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末,貨幣供應量和人民幣貸款增幅分別較上月出現回落,而貨幣供應量和貸款是衡量通貨膨脹的兩項重要指標,貨幣供應量及貸款增幅越高,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就越大。央行認為,金融宏觀調控效果已初步顯現。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為33.19萬億元,增幅比上月低1.11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2.1萬億元,增幅比上月低0.9個百分點。這也是近幾個月來,兩項指標首次出現超過0.5個百分點的雙雙下滑。
金融專家認為,統計數據和吳的表態意味著央行出臺進一步緊縮信貸政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是會密切關注著經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第四季度可能不會再加息。
不過,也有銀行界人士表示,雖然貸款增速已得到初步遏制,但今年前9個月,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了2.76萬億元,超過了央行年初制定的2.5萬億元的指標,因此央行緊縮銀根的腳步恐怕難以打住。
匯率靈活性提高熱錢開始逃離?
央行日前發布數據,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9879.28億美元,同比增長28.46%,距離萬億美元大關似乎指日可待。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季度雖總共增加約468億美元,但比第二季度的增加額760多億美元,減少約200億美元。此外,三季度中國外貿順差再創新高,約為487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較之少約20億美元。專家認為,這意味著熱錢開始出現逃離。
國務院研發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國際熱錢開始逃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匯率的靈活性提高,波動幅度加大,使得投機性的資本流入受到阻隔。而且美元兌人民幣也改變了前期只漲不跌的現象,出現既能上漲又能下跌的雙向波動,更多反應市場供求關系。
他指出,從去年匯改到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4%左右,但是美元在近幾個月內就升值超過2%,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空間。此外,美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5.25%,高于人民幣3%。也就是說,目前用美元賭人民幣升值并不劃算。此外,國家外匯管理政策的調整也促進了國內資金走向海外,所以外匯儲備增長放緩。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