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裕并不是西方專利 中國不是西方的敵人
瀏覽:190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11 17:51:57很多人認為,西方向東方投資、轉移生產損害了西方經濟。德國有450萬失業人口,而德國企業在海外創造了同等數量的就業機會,這一數字更支持了上述觀點。而事實上,聯邦銀行90年代以來對德國直接投資的研究結果表明,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只占德國海外總投資的1%。德國的海外投資不僅與國內失業無關,相反使德國經濟更有競爭力,反過來創造就業機會。
世界貿易使多方受益。德國消費者購買來自中國便宜的紡織品和電子產品,使出口國經濟增長,而德國的投資者、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也都從中獲利。
中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大量持有美國債券、堅持人民幣不升值等,在某些人的主觀想象中,這是中國市場經濟受政府制衡的結果。反過來,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大量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是對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信任。
有些觀點認為,應“利用”中國的一些不守信的商業行為和侵犯知識產權,建立歐盟―美國自由貿易區,以防范來自中國的傾銷。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至于在明年德國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由默克爾總理倡議針對亞洲建立“歐洲堡壘”,以取代推動世界貿易談判,也是錯誤的。
在中國崛起之前,德國曾煽起過對日本和韓國的害怕情緒。如今已不值一提。戰后,德國和日本通過競爭和貿易共同實現了富裕,這正是得益于開放市場。為何面對問題,我們總是尋找外部因素,而不自。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新書《中國鄰居》中寫道,“上帝并沒有賦予任何人認為西方文化更加優越和中國必須聽取其教導的權利,相反,也沒必要傳播害怕中國的言論”。因為中國就像歐洲的鄰居,絕不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