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塵解析:國美收購永樂 家電渠道如何裂變?
瀏覽:255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24 20:04:19
國美收購永樂已成定局,業界的新一輪討論,將轉移到這場收購將給行業帶來什么樣影響的層面上來。帶著種種問題,記者采訪了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先生。
記者:為什么這個時候發生國美并購永樂案?你覺得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劉步塵:原因大致分為三個層面:
遠層面的原因是行業整合。我們看到,最近二年家電連鎖行業發生了大大小小多起并購案,僅今年就發生了幾起,比如百思買并購五星、永樂并購大中等,雖然后者最后沒有實現。這其實昭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那就是家電連鎖業的洗牌終于正式開始了。因此,我更愿意把國美對永樂的收購,看成是這個行業大趨勢下的必然結果。
中層面的原因是百思買進入中國,直接刺激了國美的神經。在國美的潛意識里,中國家電連鎖就是國美的天下,豈容別人染指!現在,中國家電連鎖的競爭,由本土兄弟之爭變成了中外品牌的較量。國美當然不希望看到百思買在中國的成長,以至于威脅到它的領導地位,所以,它必須想辦法予以應對。并購永樂,可以看成國美阻擊百思買的戰略舉措。
近層面的原因是永樂近期在股市及市場表現都不太理想,讓國美收購它成為可能。
記者:我們看到,國美收購永樂的消息剛剛傳出來時候,永樂一副不樂意的樣子,陳曉甚至帶領大家一起唱國歌,給人造成誓死捍衛永樂的印象。為什么后來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劉步塵:陳曉帶領大家唱國歌,不過是做個樣子給國美看而已,這樣可以增加要高價的砝碼。我想,對于黃光裕鐵了心要吃永樂這塊肉,陳曉心里清楚得很,他當然要做做樣子給黃光裕看。
而且我想,陳曉應該清楚,當前在國美、蘇寧、百思買、永樂四強對壘的格局中,永樂最后勝出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如果不能成為王者,成為王者的一部分,未必不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
記者:現在,大家都很關心國美收購永樂成功,將對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媒體采訪了部分供應商,他們普遍對這場收購持恐懼心理,認為這場并購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一場噩夢的開始。為什么供應商會有這樣的心理?
劉步塵:我想,供應商擁有這種心理太正常了。
在供應商看來,國美并購永樂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長期以來,國美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總是磕磕絆絆,雖然在合作,卻是矛盾不斷。按道理來說,國美和供應商之間應該是合作的關系,是唇齒相依的關系,但是,現在怎么看都像是競爭關系、對手關系,這就不正常了。所以,家電連鎖在中國的發展是亞健康狀態。為什么這樣呢?因為國美掌握了渠道市場主導權,在和供應商的博弈中,處于完全優勢地位。現在,隨著永樂進入國美體系,國美的整體實力和渠道掌控力進一步加強,依照國美的強勢性格,對供應商指手畫腳更有資本了,這就是為什么供應商普遍擔心日子更不好過的原因。應該說,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記者:也有人說,國美收購永樂之日,就是走向衰落之時,你認為這場收購會導致國美走向衰落嗎?
劉步塵:我覺得這個觀點近乎無稽之談。
我到現在也沒有看出國美有倒下的跡象。如果國美拿下永樂會導致其走下坡路,那只能說太小看了黃光裕的判斷力。
記者:有人預測,國美整合永樂可能不會太順利,你認為國美整合永樂會很困難嗎?
劉步塵: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國美對行業的整合能力是相當強的,非永樂所能比。當初,永樂收購大中的時候,聲稱要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整合,這只能說明永樂的整合能力實在太糟糕了。看看國美對易好家的整合,幾乎是在瞬間完成的。因此,我預測,國美整合永樂的時間三個月足夠了,最多不會超過半年。
我們判斷一個并購案整合難不難,要看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看并購者是否足夠強大;第二個條件:看并購者與被并購者之間文化差異性大不大。國美作為中國家電連鎖第一品牌,企業實力和行業號召力都可謂足夠強大。其次,永樂和國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性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決定了整合將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過程。
記者:說到國美收購永樂,不能不說另一個看似不相關的角色,那就是蘇寧。現在,大家看到,蘇寧的表態很有意思,說感謝國美替它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還說國美和永樂的合作不是1+1>2的模式。你怎么看蘇寧的觀點?
劉步塵:我認為,作為國美的最大對手,蘇寧這樣表一下態也是可以的,這屬于外交戰略。但是,如果蘇寧內心真的認為國美收購永樂對它是一件好事,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國美拿下永樂,受影響最大的三個對象就包括蘇寧。過去,國美雖然比蘇寧要強大一些,但是,整體看,二者基本上還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差距并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現在不同了,國美的企業實力和渠道資源都遠遠超過蘇寧。我打一個比方,過去,供應商總是試圖在國美和蘇寧之間做好平衡,以后,他們可能是邀請國美坐主席臺,而蘇寧只能坐觀眾席了。
當然,我預測蘇寧不會聽任它的老對手就這樣風光下去,它會想辦法應對的。我們看到,蘇寧已經表示準備把總部搬到上海去,這不妨看做是應對之策之一,會不會還有別的應對之策?我們不妨走著看。
記者:因為國美太強大了,所以,總有人擔心出現國美壟斷中國家電連鎖業的狀況,你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嗎?
劉步塵:我認為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國美本來就夠強大的了,現在把永樂拿下了,中國家電連鎖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是它的,這種局面決定了國美對渠道話語權會進一步提升,經銷商的不公平待遇將被進一步強化。因此,有可能出現國美主導中國家電連鎖游戲規則的局面,這實際上不就是壟斷嗎?
在美國,微軟曾經遭遇政府制裁,原因是政府擔心微軟一家獨大,影響市場公平競爭。但是在中國,反壟斷法至今尚未出臺,所以,大家對國美可能形成壟斷的擔心,暫時還找不到法律依據。記者:有人說對賭協議害了永樂,你怎么看?
劉步塵: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膚淺的認識。我們看到,在國美“搶婚”永樂的整個過程中,國美處于完全主導的一方,而永樂則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導致合并的因素主要來自國美而不是永樂,對賭協議影響的只是永樂,對國美沒有絲毫的影響。
另外,進入國美體系,對永樂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謂“害了永樂”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記者:為什么這個時候發生國美并購永樂案?你覺得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劉步塵:原因大致分為三個層面:
遠層面的原因是行業整合。我們看到,最近二年家電連鎖行業發生了大大小小多起并購案,僅今年就發生了幾起,比如百思買并購五星、永樂并購大中等,雖然后者最后沒有實現。這其實昭示了一個行業大趨勢,那就是家電連鎖業的洗牌終于正式開始了。因此,我更愿意把國美對永樂的收購,看成是這個行業大趨勢下的必然結果。
中層面的原因是百思買進入中國,直接刺激了國美的神經。在國美的潛意識里,中國家電連鎖就是國美的天下,豈容別人染指!現在,中國家電連鎖的競爭,由本土兄弟之爭變成了中外品牌的較量。國美當然不希望看到百思買在中國的成長,以至于威脅到它的領導地位,所以,它必須想辦法予以應對。并購永樂,可以看成國美阻擊百思買的戰略舉措。
近層面的原因是永樂近期在股市及市場表現都不太理想,讓國美收購它成為可能。
記者:我們看到,國美收購永樂的消息剛剛傳出來時候,永樂一副不樂意的樣子,陳曉甚至帶領大家一起唱國歌,給人造成誓死捍衛永樂的印象。為什么后來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劉步塵:陳曉帶領大家唱國歌,不過是做個樣子給國美看而已,這樣可以增加要高價的砝碼。我想,對于黃光裕鐵了心要吃永樂這塊肉,陳曉心里清楚得很,他當然要做做樣子給黃光裕看。
而且我想,陳曉應該清楚,當前在國美、蘇寧、百思買、永樂四強對壘的格局中,永樂最后勝出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如果不能成為王者,成為王者的一部分,未必不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
記者:現在,大家都很關心國美收購永樂成功,將對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媒體采訪了部分供應商,他們普遍對這場收購持恐懼心理,認為這場并購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一場噩夢的開始。為什么供應商會有這樣的心理?
劉步塵:我想,供應商擁有這種心理太正常了。
在供應商看來,國美并購永樂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長期以來,國美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總是磕磕絆絆,雖然在合作,卻是矛盾不斷。按道理來說,國美和供應商之間應該是合作的關系,是唇齒相依的關系,但是,現在怎么看都像是競爭關系、對手關系,這就不正常了。所以,家電連鎖在中國的發展是亞健康狀態。為什么這樣呢?因為國美掌握了渠道市場主導權,在和供應商的博弈中,處于完全優勢地位。現在,隨著永樂進入國美體系,國美的整體實力和渠道掌控力進一步加強,依照國美的強勢性格,對供應商指手畫腳更有資本了,這就是為什么供應商普遍擔心日子更不好過的原因。應該說,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記者:也有人說,國美收購永樂之日,就是走向衰落之時,你認為這場收購會導致國美走向衰落嗎?
劉步塵:我覺得這個觀點近乎無稽之談。
我到現在也沒有看出國美有倒下的跡象。如果國美拿下永樂會導致其走下坡路,那只能說太小看了黃光裕的判斷力。
記者:有人預測,國美整合永樂可能不會太順利,你認為國美整合永樂會很困難嗎?
劉步塵: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國美對行業的整合能力是相當強的,非永樂所能比。當初,永樂收購大中的時候,聲稱要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整合,這只能說明永樂的整合能力實在太糟糕了。看看國美對易好家的整合,幾乎是在瞬間完成的。因此,我預測,國美整合永樂的時間三個月足夠了,最多不會超過半年。
我們判斷一個并購案整合難不難,要看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看并購者是否足夠強大;第二個條件:看并購者與被并購者之間文化差異性大不大。國美作為中國家電連鎖第一品牌,企業實力和行業號召力都可謂足夠強大。其次,永樂和國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性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決定了整合將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過程。
記者:說到國美收購永樂,不能不說另一個看似不相關的角色,那就是蘇寧。現在,大家看到,蘇寧的表態很有意思,說感謝國美替它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還說國美和永樂的合作不是1+1>2的模式。你怎么看蘇寧的觀點?
劉步塵:我認為,作為國美的最大對手,蘇寧這樣表一下態也是可以的,這屬于外交戰略。但是,如果蘇寧內心真的認為國美收購永樂對它是一件好事,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國美拿下永樂,受影響最大的三個對象就包括蘇寧。過去,國美雖然比蘇寧要強大一些,但是,整體看,二者基本上還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差距并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現在不同了,國美的企業實力和渠道資源都遠遠超過蘇寧。我打一個比方,過去,供應商總是試圖在國美和蘇寧之間做好平衡,以后,他們可能是邀請國美坐主席臺,而蘇寧只能坐觀眾席了。
當然,我預測蘇寧不會聽任它的老對手就這樣風光下去,它會想辦法應對的。我們看到,蘇寧已經表示準備把總部搬到上海去,這不妨看做是應對之策之一,會不會還有別的應對之策?我們不妨走著看。
記者:因為國美太強大了,所以,總有人擔心出現國美壟斷中國家電連鎖業的狀況,你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嗎?
劉步塵:我認為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國美本來就夠強大的了,現在把永樂拿下了,中國家電連鎖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是它的,這種局面決定了國美對渠道話語權會進一步提升,經銷商的不公平待遇將被進一步強化。因此,有可能出現國美主導中國家電連鎖游戲規則的局面,這實際上不就是壟斷嗎?
在美國,微軟曾經遭遇政府制裁,原因是政府擔心微軟一家獨大,影響市場公平競爭。但是在中國,反壟斷法至今尚未出臺,所以,大家對國美可能形成壟斷的擔心,暫時還找不到法律依據。記者:有人說對賭協議害了永樂,你怎么看?
劉步塵: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膚淺的認識。我們看到,在國美“搶婚”永樂的整個過程中,國美處于完全主導的一方,而永樂則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導致合并的因素主要來自國美而不是永樂,對賭協議影響的只是永樂,對國美沒有絲毫的影響。
另外,進入國美體系,對永樂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謂“害了永樂”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