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時代來臨 飲料巨頭“漲”聲一片
瀏覽:258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14 21:44:07
編者按
從不敢輕言漲價到主動舉起漲價大旗,食品飲料、家電等輕工業企業走過了“諸侯混戰”的完全競爭時代,開始進入巨頭掌握市場主導權的時代。
與以往各食品飲料巨頭大打價格戰,不敢輕言漲價相比,今年,再次受到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因素影響的食品飲料企業,紛紛舉起漲價大旗。
從今年3月份起,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農夫山泉等企業紛紛提高了產品價格。而在漲價之后,巨頭的銷量和壟斷地位卻沒有因此動搖。
業內人士認為,食品巨頭之所以敢于漲價,也正是行業進入寡頭競爭的一種表現。
漲價不影響銷量
漲價大旗首先由國內銷售最大的含糖飲料——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舉起。從今年3月中旬起,“兩樂”將旗下碳酸飲料產品的價格平均提升了8%,同時,其果汁飲料的價格也出現上漲。
隨后,包括農夫山泉、蒙牛冰淇淋、光明乳業等巨頭也紛紛調高了其產品批發或者零售的價格。
按照思維定式,價格和銷量往往成反比變化,價格的提高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銷量的縮減,然而,記者從部分超市和經銷商處了解到,幾大品牌產品并未受漲價較大影響。
一家農工商超市飲料柜臺的營業員告訴記者,由于這些產品的漲價幅度都不大,一般都在幾角錢左右,因此并不容易察覺。而事實上,諸如“兩樂”的產品,其品牌地位已經非常強勢,消費者并不會因為漲了幾角錢而改變已有的消費習慣。“相反,現在正處于飲料消費旺季,這幾個品牌的銷量不但沒有跌,有些還有增長。”該人士說。
而該人士的話同樣得到了可口可樂和農夫山泉經銷商的認同。
從要市場到要利潤
“2005年之前,由于中小品牌和大品牌共存,各品牌間只能依靠價格戰的方式來搶占市場,而現在,中小品牌或消失、或退居二線市場,而大品牌已在城市主要超市站穩腳跟,他們開始更多地考慮增加利潤。因此,面對過重的成本壓力,他們不會再受價格戰束縛。”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說。
“而漲價的前提,是它們已牢牢壟斷了市場。”該人士說。
今年以來,農夫山泉兩次調高了產品價格,每次的漲幅都在6%左右。而今年1~3月農夫山泉的增速高達60%,其中華南區增幅高達100%,農夫山泉方面認為消費者對水質選擇已較前幾年更為理性,消費高速增長是農夫山泉敢于漲價的主要原因。
可口可樂一位經銷商也告訴記者,其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只有百事可樂,而如今“兩樂”一起漲價,價格因素就不會對其造成影響。
相比之下,小品牌面對壓力只能自己扛。上述超市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小品牌不具備品牌優勢,消費者選擇時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因素,所以一旦漲價就將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
從不敢輕言漲價到主動舉起漲價大旗,食品飲料、家電等輕工業企業走過了“諸侯混戰”的完全競爭時代,開始進入巨頭掌握市場主導權的時代。
與以往各食品飲料巨頭大打價格戰,不敢輕言漲價相比,今年,再次受到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因素影響的食品飲料企業,紛紛舉起漲價大旗。
從今年3月份起,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農夫山泉等企業紛紛提高了產品價格。而在漲價之后,巨頭的銷量和壟斷地位卻沒有因此動搖。
業內人士認為,食品巨頭之所以敢于漲價,也正是行業進入寡頭競爭的一種表現。
漲價不影響銷量
漲價大旗首先由國內銷售最大的含糖飲料——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舉起。從今年3月中旬起,“兩樂”將旗下碳酸飲料產品的價格平均提升了8%,同時,其果汁飲料的價格也出現上漲。
隨后,包括農夫山泉、蒙牛冰淇淋、光明乳業等巨頭也紛紛調高了其產品批發或者零售的價格。
按照思維定式,價格和銷量往往成反比變化,價格的提高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銷量的縮減,然而,記者從部分超市和經銷商處了解到,幾大品牌產品并未受漲價較大影響。
一家農工商超市飲料柜臺的營業員告訴記者,由于這些產品的漲價幅度都不大,一般都在幾角錢左右,因此并不容易察覺。而事實上,諸如“兩樂”的產品,其品牌地位已經非常強勢,消費者并不會因為漲了幾角錢而改變已有的消費習慣。“相反,現在正處于飲料消費旺季,這幾個品牌的銷量不但沒有跌,有些還有增長。”該人士說。
而該人士的話同樣得到了可口可樂和農夫山泉經銷商的認同。
從要市場到要利潤
“2005年之前,由于中小品牌和大品牌共存,各品牌間只能依靠價格戰的方式來搶占市場,而現在,中小品牌或消失、或退居二線市場,而大品牌已在城市主要超市站穩腳跟,他們開始更多地考慮增加利潤。因此,面對過重的成本壓力,他們不會再受價格戰束縛。”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說。
“而漲價的前提,是它們已牢牢壟斷了市場。”該人士說。
今年以來,農夫山泉兩次調高了產品價格,每次的漲幅都在6%左右。而今年1~3月農夫山泉的增速高達60%,其中華南區增幅高達100%,農夫山泉方面認為消費者對水質選擇已較前幾年更為理性,消費高速增長是農夫山泉敢于漲價的主要原因。
可口可樂一位經銷商也告訴記者,其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只有百事可樂,而如今“兩樂”一起漲價,價格因素就不會對其造成影響。
相比之下,小品牌面對壓力只能自己扛。上述超市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小品牌不具備品牌優勢,消費者選擇時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因素,所以一旦漲價就將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