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市場化建設是最有價值的事
瀏覽:2544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10 21:08:09最近有兩件事影響著世界,一是世界杯足球比賽。一是股神巴菲特的最大筆的慈善捐款。
世界杯足球出比賽沒有中國隊,我們只有看客的份。今天比賽結束了,意大利奪得了冠軍。對于我來說世界杯只要知道個結果就可以了,這比較節省時間。看球要熬夜,萬一因為看球熬夜熬出點病來,即使有錢,到銀行取錢或則到醫院交錢還是要排長隊的,這畢竟是中國現實存在的問題。自己國家百姓包括自己的生存環境還有待改善。還是留點精力和時間做一些有利于社會,更有利于自己事比較劃算。
另一件大事,股神巴菲特捐出了370億美元創造了世界最大的慈善捐贈記錄。他把錢捐給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夫婦成立的基金會。這雖然也不是中國人的事,但這件事是畢竟是有利于我們的。起碼他給中國的富人們做了一個榜樣,如果中國富人有一部分向他們學習,那么中國人口最多的弱勢群體的生存壓力就會改善一點。中國是個人均資源匱乏的家,如果都追救個人利益最大化,有了權有了錢就比富斗闊,那么中國的貧富不均的現象就會更嚴重,掠奪、欺詐等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就會廣泛存在,社會將繼續上演悲慘的世界。所以即使我們有許多人不認可美國人的價值觀,但現實是這種價值觀真的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有利。如果按這種價值觀看一個人價值,我們不應該看一個從社會獲得了多少財富,而是應該看一個人為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
環境塑造英雄,股神巴菲特,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成功,我們都不能不忽視環境的因素。如果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生在中國,那么他會那么成功嗎?肯定不會!在一個能讓大多數投資者套牢的股市環境里,想成功的賺取370億美元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何況中股市的流通市值僅僅一萬多億,就憑這點也不支持巴菲特級人物的出現。所以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成功,不應該單單歸咎于個人的成功,更應該是他們所在的市場機制的成功。所以要創造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國人也要象股神巴菲特那樣為社會做最大的貢獻,其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個能賺錢的市場環境。所以創造一個能誕生世界首富的市場大環境,推動一個公平、高效的證券市場的建立應該更有價值。
相比巴菲特的起點公平的理念,本應該致力于公平大秩序建立的股市管理層的做法反而相去甚遠。做為個人,巴菲特努力的創造一個機會平等的社會秩序,他曾經說“在這個每個人都渴望成為精英的社會里,他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百萬家產將使這一競爭變得不公平,我們應該努力保持機會平等。”而管理層手握公權,反而用一切力量維持這這個圈錢市場,繼續制造不公:中小企業板繼續批發億萬富翁就是最明顯的一例!股改后管理層繼續控制新股發行,新股發行上仍然是起點不公平,這應該是中國股市沒有優化資產配置功能的根本。這種環境下,即使最需要資金的公司愿意以最低的價格發行股票,往往也是沒有上市機會的,所以投資者買不到最廉價的股票。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不同在于定價機制的不同,中國是政策市,美國是市場市。中國股市上漲越高,新股發行的溢價程度就越高。現在股指是1700點左右,新股發行時中小企業板動輒是100%以上的一級市場利潤。如果中國股市的行情漲到了3000點,那么中小企業板新股發行將會出現200%以上的一級市場暴利。這樣的機制里股指上漲越多,新股發行圈錢就越多。而美國股市則不同,拿股神巴菲特購買的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現在該股的市盈率水平還不到15倍。機制合理的股市再怎么上漲,美國股市的市場定價都會是合理的,這就是不同市場機制的不同結果。
資金推動的政策市牛市充其量進行的是財富再分配。只有能夠優化資產配置,靠業績支撐的市場市才能創造財富。只有市場化發行,中國股市有了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才有效率,優秀的上市公司才能淘汰垃圾公司。股市才能不圈錢,上市公司受市場制約才能誠信,才能改變中國股市那種近似掠奪的賭場環境。所以證券市場的改革方向必須是市場市,而不是維持政策市的全流通環境。那種僅僅以全流通為目標的股權分置改革,并不是要實現政策市向市場市的轉軌。而且以控制新股發行穩定市場指數的股市政策,其實質仍舊是阻礙市場市的發展。特別是在政策市不能合理定價下的全流通發行,會出現擴容壓力越小,股指越高;新股發行規模越少,單個公司圈錢力度就越大的現象。而為了新股合理定價,我們的管理層往往要通過擴容打壓股指,這個過程實質是為了以后的少圈錢,現在要通過擴容進行更大規模的圈錢。這些股市政策明顯是自相矛盾的低級錯誤。
新股發行市場化實現所有買股票和賣股票公平、公正,實現民營國營企業的公平競爭。這才是中國股市最大范圍的公平。只有實現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發行,證監會的權力尋租才能避免,這是解決權力尋租的根本手段。否則管理層總會借保護投資者利益政策托市,從而以更高的價格圈錢,那么公司上市就能圈錢,發審環節始終會存在權利尋租的。
只要是非市場市的政策市環境發行新股,整個市場的定價體系都是建立在政策市上,上市公司價值幾何幾乎是政策市說了算,而以后在這個基礎上推出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都會導致不合理市場現象存在。這樣的市場業績不好的ST公司股價被高估。如果推出做空機制,投資者做空明顯高估的ST公司,ST公司會因為非市場化發行而存在殼價值,垃圾股仍舊會被莊炒上天。“賣出自己所沒有的,就必須買回來”,政策市下的做空機制往往會出現逼空行情。如果用做空機制逼空,股價被炒上天之后,大股東再來一個向公司大規模注入優質資產,垃圾扭曲的股價突然變的合理,所謂成熟市場里的價值投資就會被戲弄,你會發現非市場市的股市越來越象賭場,這些都將是非市場市的隱患……
如果對于整個社會,每個公民最應該做的是推動民主政治的建設,那么對于證券市場,我相信推動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建設,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股民最應該做的,更是管理層的職責所在。延伸說去,在整個經濟領域推動市場化建設也是我們最應該做的。因為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秩序才是最有價值的事。
推動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建設,并不是通過讓股市下跌的手段來實現。有很多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手段可以用。曾經的股權分置改革就是一個能實現政策市向市場市轉軌的機會,但我們的管理層沒認識到推動市場市的重要性,單單解決了全流通問題,結果股改成功了股市問題又重新來了。應該說股改錯失去了一個市場轉軌的機會。中國股市向市場市轉軌的辦法總是有的,關鍵是我們管理層對市場市的認識,對中國股市向什么方向發展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