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業壟斷利潤理應被剪
瀏覽:207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7-4 20:10:15
的確,從表面的經濟現象來看,“剪刀差”的存在,直接導致農業和工業經濟主體利潤被削減。但必須要指出的是,兩個“剪刀差”的實質經濟內涵卻并不相同,這種差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工、農業兩大產業間特征不同;二是工業產業自身內部也存在重大差異。
首先,大多數工業企業存在“剪刀差”問題,是因為正常的市場競爭原因,正是由于競爭的存在,工業企業為了避免失去顧客,面對成本上漲就不能夠采取直接等幅度加價的辦法,只有通過自身挖潛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而對于農業來說,作為本身處于弱勢地位和需要國家政策“反哺”的產業,其“剪刀差”問題更多的屬于政策性困難,需要的是增加政策性補貼來加以解決。
其次,更為關鍵的是,我們發現在工業企業內部存在的部分特殊利益群體,卻能夠避免“剪刀差”的折磨,這才是極其不正常的經濟現象。邱曉華指出,盡管前5個月全國企業利潤增幅達25.5%,但80%以上的新增利潤集中在石油、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等五大行業,其他30多個行業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潤。
在大多數企業處于微利、虧損邊緣的情況下,何以五大行業能夠獨善其身呢?原因很顯然,這些行業多處于行政壟斷地位,正是壟斷,使得他們能夠無需自我施壓,無需自身消化,而能夠把上漲的成本直接以加價的形式轉嫁到下游產業,從而避免了“剪刀差”,獲取了更多的利潤。
對于大多數充分競爭的工業企業而言,盡管“剪刀差”給企業帶來了很多痛苦,但從社會整體福利和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卻是一件好事情。一方面,由于下游產業和終端消費者享受到了競爭帶來低價的福利,整體社會福利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工業企業承受市場競爭,并且隨之帶來的優勝劣汰是整個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然和良性選擇。
反之,壟斷企業看似風光的超額利潤和強大的市場地位,其背后卻是整個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壟斷產業典型的特征是更高價格和更低的產量,而前述五大行業集中在能源產業,作為工業制造的上游產業,其隨意加價、轉嫁成本或者因為無利可圖就放棄生產自保的行為,等于把自己的困難轉嫁別人,而把市場競爭的益處攬入自己的懷抱,這就必然會給下游產業鏈條和終端消費者帶來更加嚴重的不利影響。對于整個宏觀經濟而言,壟斷企業的強勢經濟地位,會導致經濟波動加劇,造成社會整體就業狀況不理想,其危害可謂大矣。
攫取超額利潤的企業背后是壟斷的陰影,而這才是真正需要用法制的“剪刀”加以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