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作別乙醇汽油原料 替代產品將是經濟作物
瀏覽:2478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6-12 20:06:02昨天,記者從在上海召開的生物質柴油與生物質資源化工利用發展研討會上獲悉,國家將不再利用糧食作為生物質能源的生產原料,取代糧食的將是經濟作物。這一消息是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史立山的發言報告中透露的。
此消息當即引起眾多想投資新生物能源領域企業代表的熱切關注。
替代產品是經濟作物
在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處的報告中記者看到,發改委已作出了在山東、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的生物質燃料新原料生產基地的具體規劃。燃料乙醇的新原料包括甜高粱、木薯、甘蔗等,而麻風樹、黃連木等油料植物則是用來生產生物柴油。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張正敏說,我國目前發展生物燃料在規模發展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原料資源問題,陳化糧已不具備再擴大規模生產的條件。新的發展方向將轉向以甜高粱、木薯、紅薯等。
國際油價的持續走高以及我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家即使在擴大規模中遇到原料問題也沒有減慢生物液體燃料產業發展速度。發改委在報告的發展規劃中提出,生物液體燃料的發展目標在2010年將達到年產200萬噸,到2020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000萬噸。據了解,目前我國僅擁有年產102萬噸燃料乙醇和3萬噸生物柴油的能力。其中乙醇汽油消費已占到汽油消費總量的20%。
生產企業開始轉方向
其實,此前已涉足生物燃料能源生產的企業對原料的改變似乎早就做好準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十五”期間,曾是國家指定為乙醇汽油生產燃料乙醇的生產廠家———河南天冠集團目前已開始行動,正在積極探索使用新原料來生產燃料乙醇。記者看到,甘蔗、甜高粱、葛根以及纖維素等新材料,在公司的發展規劃中都成為其搜尋的原料目標,這也將改變天冠以前走的小麥原料路線。
中石化南京工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開發中心主
NatureWorks資深技術顧問及中國市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