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價到底漲多少數據統計方法不同
瀏覽:256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4-24 12:28:28北京房價到底漲多少數據統計方法不同
北京的房價給人的感覺是天天見漲,但是究竟漲了多少?不同的部門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上月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1、2月份的房屋銷售價格情況,其中北京1、2月份新建住宅上漲了7.3%,而北京市建委、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卻是17.3%。買房的人究竟應該根據哪個數據來判斷房價的走勢,作出是否買房的決定?
兩個數據統計方法不同
“統計局在統計房價指數時采取的是同質可比的原則。”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總隊長潘璠對記者舉例說,
在計算指數時嚴格剔除了質量、地理位置、房屋結構等因素,比如,毛坯房跟毛坯房比、精裝修房與精裝修房比,再按照不同的比例,按照權數計算出房屋價格的增長指數。
潘璠表示,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數字是按照成交商品房的情況計算出來的,是一種供需關系的體現。成交的房子都需要辦理手續,聯網后房價與去年同期的數字一比,得出了增長的幅度。“這個數字中可能包含許多銷售因素。”他說,比如去年銷售以四白落地的毛坯房居多、今年以精裝修的房子居多,還有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去年以四環內房子居多,今年近郊房子比例加大,今年房屋的質量有所提高等等。北京市統計局和北京市建委對此未做解釋。
消費者到底該信誰
不同的統計口徑、不同的統計數據,作為受眾的消費者應該相信哪個數字?潘璠表示,分別發布的兩個數據如果解釋得不夠詳細,的確容易讓人產生疑問和不解。從統計部門來說,今后的確要多對這些指標進行解釋。業內專家稱,事實上,兩個數據說明了不同的問題,在研究房價的變化上起到不同的作用。
但是國家統計局有關官員對此給出了不同的說法。國家統計局社會經濟調查司巡視員汪小青在接受有關記者采訪時稱,根據統計學最基本的原理,對同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現象進行統計,應該只有一種結果最接近真實情況。
汪小青說,根據統計法的要求,統計局的數據是唯一的數據,如果數出多門,容易造成各個階層、各個層面的人的思想混亂。對分析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因素。所以建議在公布之前最好大家要協調一下,把問題搞清楚,把方法搞清楚。“每個單位公布數據,都是想為社會服務,如果數據不一致,可能會事與愿違,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混亂。”
汪小青建議消費者用統計局的數據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因為“它的方案設計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使用起來應該說不會有大的失誤”。
“所有向外發布的統計數據,必須符合規范。”汪小青表示,2004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曾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地產價格指數編制工作的通知》,并制定出了系統的調查和運算方法,要求各地有關統計部門和企業必須執行,這就是為了規范房地產價格指數的編制。
新聞內存
17.3%:
2006年3月22日,北京市建委、市統計局、市國土局、市發改委根據北京房地產市場信息及預警預報系統運行結果,聯合向社會發布北京市2006年1-2月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
關于商品住宅預售交易價格,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統計,1-2月,全市商品住宅預售交易平均價格為677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997元/平方米,漲幅為17.3%。
7.3%: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3月21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今年1月和2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同質樓盤銷售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4%和7.3%。1-2月,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為18.4%,商品住宅同質樓盤價格漲幅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