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系列策劃三:霸王條款橫行到幾時
瀏覽:4136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3-15 21:39:38
![]() |
![]() |
![]() |
![]() |
![]() |
![]() |
![]() |
![]() |
“‘兩法合并’肯定會成為今年‘兩會’熱點之一。”2月10日上午,財政部稅政司一位人士向本報記者斷言。據他所稱,“兩會”期間,財政部將會召集來自基層的財稅部門代表和其他各界人士,一起討論“兩法合并”問題。
|
早在2004年8月,財政部、國稅總局把“兩法合并”(指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統一成一部所得稅法)的草案提交國務院。
按照財政部當時的構想,次年3月提交人大立法,2006年1月1日實施。然而,博弈卻一直延續到了2006年。
而與此同時,一家地區總部位于上海的跨國公司中國區副總,也在忙著代表上海部分跨國公司們寫一份提交給有關部委的材料。其主題是,“如何維護在華跨國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還會請一位人大代表,把這份材料帶到‘兩會’上去。”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省份的代表團,今年將會針對“兩法合一”問題,“再次諫言”。“基本準備完畢了。”上海市一位人大代表說。
2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一位人士表示,“在今年8月份人大常委會議一審《公司所得稅法》時,會充分考慮這些提案,然后再提交給明年的‘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劉志強表示,他今年準備再提交一份提案,建議盡快實現“兩法合并”。
而在去年的“兩會”上,包括劉志強、物美集團的張文中、世茂集團的許榮茂、力帆集團的尹明善、通威股份的劉漢元、德力西集團的胡成中等數十位政協委員曾就此單獨或聯名提交了數份提案。
“其實,現在大家關注的不是‘兩法’要不要合并,而是合并后的稅率問題。”財政部財科所專家說。
我國目前對內外資企業所用的兩套稅法規定,內資企業在任何地方的所得稅稅率都是33%,而外資企業在特區浦東,所得稅稅率是15%,在沿海14個開放城市是24%。
很多地方政府認為,內資企業應該向外資企業看齊。“我們希望中資企業,尤其是中資金融機構,能享受15%所得稅率。”浦東新區在提交給國稅總局的一份申請中說。
而在外資大市寧波,“兩法合并”話題也一直沸沸揚揚。“‘兩法合并’后,如果稅率過高,絕對會影響我市招商引資工作。”寧波市政府一位高層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擔憂地表示。所以,寧波希望“兩法合并”后企業所得稅率能“接近跨國公司的水平”。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也認為,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率不應向較高的現行內資企業所得稅率看齊,而應當向較低的現行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看齊。
湖北省發改委一位官員則希望能對中西部地區引進外資給予政策傾斜。“中西部每個省份都明確提出要接受世界產業轉移,如果稅率過高,外資企業還會愿意轉移過來嗎?”
而按照之前財政部提交的草案,內外企所得稅稅率統一到24%,稅收優惠變成特惠制,即只對特定產業和特定區域實行稅收優惠,稅率大概是15%,對內外資平等對待。
財政部財科所一位專家向本報記者透露,“兩法合并”雖然沒有最終定調,但“在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過程中,我們將考慮對現行外資企業已享受的稅收優惠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并軌后一些稅收優惠將會被產業優惠所取代,在某些領域還可能增加優惠”。而具體的過渡期限,他表示還沒有最終確定。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俞光遠告訴本報記者,首先要解決好一些部門和地區的利益問題,“兩法”才能真正有望合并。“我們已經錯過了不少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