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環保局檢查擾民企業54次均過關遭質疑
瀏覽:215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8-2-21 9:32:04![]() |
番禺區代表再問華南輪胎廠搬遷期限但未能如愿獲得時間表,環保部門表示一定給予書面答復
本專題撰文
時報記者 王道斌 蔣雋
朱小勇 張玉琴
本專題攝影 時報記者 何建
人大代表連續呼吁多年要求搬遷,存在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問題的華南輪胎廠,不但沒有搬遷,反而在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昨日下午3點,素以敢于為民直呼著稱的市人大番禺代表團代表楊錦鏈繼去年發出詢問后,再度就華南輪胎廠的搬遷問題向市環保局、市國資委及番禺區政府提出詢問。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詢問結束后,市環保局表示將就代表關心的問題在會后以書面形式予以回答。但代表們關心的搬遷時間表,并未得到,不少代表表示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將詢問進行到底。
“搬不動”的華南輪胎廠
人大代表楊錦鏈在在詢問發起前向與會人員介紹道,華南輪胎廠,位于石橋城區,規劃部門重新規劃,屬于番禺生活居住區,同時規劃為廣州城市新區,亞運會館也在附近。從建廠以來,陸續有群眾提出存在污染,市民投訴大,影響面廣,從十一屆人大會開始,連續有三屆人大代表要求搬遷,加大環保執法的批評意見。可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人大代表和市民都未能得到明確答復,2003年,他曾經向市政府提出議案,環保局答復:會向市政府建議搬遷,但是三年過去,目前沒有任何搬遷計劃。
代表發問:華南輪胎廠為何不遷反擴產?
人大代表楊錦鏈在詢問發起前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華南輪胎廠搬遷問題的一些情況。他說,受選區群眾的委托,他和其他幾名代表希望市環保局,國資委,圍繞代表三個問題,作出解釋回答。
為何2007年10月20日,在人大代表視察該廠治理情況時,代表們發現該廠不但沒有搬遷計劃,而且從2007年初開始,還把生產能力從300萬條輪胎擴大到450萬條,擴大了50%,生產擴大計劃是否通過環保部門環評立項?如果沒有,擅自擴大的產量的行為,是否屬于違法行為?此外,人大代表視察還了解到,環保部門對該廠環境檢測根據辦廠之初的標準,是達標排放,跟代表和群眾的看法出入大,因為現在的該區域已成為中心居住生活區,而不是1992年的該廠投產時的工業區標準。現在的工業區體系環保排放要求是否應該調整為生活區的環保排放標準?
環保局接招:環保達標但又擾民感覺遺憾
作為接受詢問方的代表,廣州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楊柳稱,“作為分管政策法規、環境監測的總工程師,我第一次走出辦公室門,就是去了番禺,去了輪胎廠。最近的一次到這家廠是今年春節的大年初四,雖然是春節,但這家廠仍然處于滿負荷運作階段,在車間待了不到3個小時,我也感覺到了廠區里面的空氣質量存在問題。”楊柳誠懇地向與會代表解釋道。
說到該廠的搬遷問題,楊柳表示,目前廣州市在中心區開展退二進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中心城區的環境質量,從環保角度,制訂了退二進三的環保標準,截至目前已經退出了147家企業,187個項目還將搬家。而番禺和廣州市其他城區,類似華南輪胎廠這樣的案例,都可參照中心城區改造制訂的這一套標準嚴格參照執行。
“但我同樣需要在這里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在2007年54次現場監察,和日常監管中發現,當年所獲得的56700個連續檢測有效數據顯示,該廠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均是符合高于國家標準的廣東省環保標準的。即便如此,環保部門還是向其提出了對用于吸附的活性炭更換,由原來的9個月一次,縮短為2個月一次。
對于代表們提出企業擴產問題,廣州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只對該企業進行過三次環評審批。第三次環評是廣州市環保局通過的,2002年該廠預備擴產至300萬條,2003年完成環保驗收。
至于代表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目前廣州市執行的是國家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將城區按照一、二、三類地區予以劃分。以該廠所處的地段來看,按照城鎮規劃區、商住混合區、農村地區這一二類標準劃入二類地區的劃分也是符合標準的。
詢問結束:人大代表希望獲得書面答復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論戰,楊錦鏈表示,人大代表把想知道的問題都問了,市環保局,國資委,輪胎廠代表也發言了。作為一個長期的問題,代表們會后要求,希望市環保局給予代表們一個書面答復。“作為一級環保主管部門,有責任推動這個廠的搬遷,希望有一個切實的計劃,不指望馬上搬,但至少應讓群眾有個盼頭,不要遙遙無期。對于華南輪胎廠擴產的問題,環保局也應提起調查,調查處理結果盡快向代表報告,不要作文字游戲。
楊柳表示,對于代表這樣的要求,環保部門肯定會以書面的方式給予答復,但這也只能是根據部門職能在規范的范圍內進行。此外,目前市環保局也有邀請人大代表到全國同類工廠調研的傾向。去年就邀請5位人大代表,因為時間繁忙,只有一人愿意去。
雖然雙方進行了近十個回合的交鋒,但發出詢問的楊錦鏈等人大代表對結果均表示不太滿意。“如果華南廠的問題沒有拿出搬遷時間表的話,類似的詢問會在以后的全會期間還會出現。”楊錦鏈以欲將詢問進行到底的架勢結束了記者的采訪。
問者尖銳直接 答者有理有據
人大代表楊錦鏈“你的回答不是事實,人大檢查時已發現擴產。”
對于這一系列的技術性解答,楊錦鏈不太滿意。“你所回答的環保部門沒有審批過該廠由300萬條擴產至450萬條的項目不是事實。難道到目前為止,市環保部門還沒有收到申請擴大規模的申請嗎?2001年李辛副局長就到番禺區調研它的擴產問題,我們代表都參加了,去年李辛也明確說,華南輪胎廠的問題,不是能否擴大生產的問題,而是能否搬遷走的問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