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考公共英語真能剎住小升初擇校風?
瀏覽:2038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5-28 8:34:54![]() |
就在不少家長為了能在“小升初”的擇校大戰中多一分勝算,帶著孩子奔波在英語培訓班、備考PETS時,5月11日,教育部一聲令下,全面禁止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一項相關調查(2820人參與)顯示,77.9%的受訪者贊成教育部的這一舉措。
對于這一禁令,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是這樣解釋的:“近幾年,一些地方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參加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人數有所增加,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也不符合英語等級考試的目標要求。”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每年參加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的中小學生高達10多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10歲左右的小學生,很多孩子從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始“征戰”這項考試,目的和當年瘋狂考奧數一樣,是為了獲取“小升初”擇校的“敲門磚”。
1986年,教育部開始推行小學升初中就近入學的辦法,取消小學升初中的統一考試。1992年以后,經濟體制改革的速度加快時,擇校風也隨之興起,好的學校到了招生季節,校門都會被擠破。于是,重點學校紛紛組織考試,各自制定選拔標準,首先被掛上鉤的就是奧數成績。2000年,教育部禁止了中學以奧數成績作為錄取標準,可狂熱勁兒還沒完全過去,PETS迅速成了校方和家長的新寵。
調查中,52.3%的受訪者認為,叫停奧數、英語考試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比較有效,但同時也有41.8%的人認為“沒什么用,叫停這兩門,學生也得學別的考別的”。
其實,家長們也不情愿“折磨”孩子。54.4%的家長明確表示,“不愿意孩子參加課外學習和考試,他們太苦了”。“沒辦法呀,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在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目中,這條“成才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絕對不能松懈。此外,還有不少家長反映,“別人都考證,不想學也沒辦法”(25.2%)。
調查中,78.7%的人對這樣一個觀點深信不疑:現在,重點初中和非重點初中的差別非常大。
曾有評論就指出,奧數風靡、PETS低齡化和全民彈鋼琴,非但沒有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反而把孩子們的業余時間吞噬殆盡。為了博得一塊名校的敲門磚,每個家庭在學校教育之外所付出的綜合成本是驚人的,這其中不但包含著經濟負擔,還有無法以數字衡量的體力支出與精神壓力,而孩子們也在各種培訓班、強化班的擠壓之下,度過了苦澀的童年時代。那些耀眼的證書所蘊含和掩蓋的,恰恰是整個社會對于教育的無奈。
近年來,教育部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意在為中小學生減負。但本次調查發現,近半數(47.5%)的被調查者認為,只要還有高考,中小學生的負擔就減輕不了,甚至有人留言說:“考不成這個,只有考GRE了。”
無論是奧數熱,還是英語考級熱,很多專家的觀點是一致的――單憑一紙禁令,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我國的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重點學校,所以單純靠“禁止擇校”的行政命令是很難奏效的。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加大教育投入,縮短優勢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的距離,實現學校間的均衡發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任務。有人預測,在公共英語之后,很可能會出現新花樣,重新占據中小學生的愉快周末。很多人在無奈發問,奧數之后是英語,英語之后不知會輪到什么?(記者 張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