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帽子”忽悠不來了
瀏覽:1782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5-16 8:32:33
■ 江西試點,入村收集一手資料 ■ 地方政府,不再插手數據統計
本報北京5月15日電 扶貧開發20多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貧困監測與評估體系。目前,中國政府正在開展扶貧監測評價體系試點,通過完善貧困統計手段和貧困監測方式,以擠干有關貧困統計數據中的水分,有效解決扶貧對象的瞄準和扶貧資金的滲漏問題,杜絕一些地方“假貧困縣”和“假脫貧縣”等貧困統計造假現象的存在。 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國良日前在南昌召開的東亞地區貧困監測與評估區域研討會上說,目前中國通過四大體系獲取相關貧困數據,進行貧困監測與評估。 這四大體系一是國家統計局獨立負責的68000戶全國農村住戶抽樣調查,用以推算全國和分省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反映農村貧困狀況;二是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統計局共同負責在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開展的國家貧困監測抽樣調查,用以反映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數量、特征和變化情況,評估宏觀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扶貧開發政策與項目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影響和作用;三是國家統計局負責的全國縣、鄉、村統計資料調查系統,用以提供區域發展的背景資料;四是國務院扶貧辦負責的對整村推進的監測、評價,即從全國592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中各抽1個村,通過這592個村提供的數據分析、評價全國整村推進的效果。 王國良表示,這四大體系能夠且已經初步摸清了中國的貧困家底,為中國扶貧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但是,隨著扶貧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國的扶貧監測和評估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 為掌握真實的貧困人口數據,擠干統計數據中的水分,中德兩國政府從2004年開始在中國扶貧領域開展一個大型雙邊技術援助項目——中德合作扶貧監測評價體系江西試點項目。項目目前已完成扶貧評價監測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結束了第二次試點村的數據收集。 項目專家組組長、德國專家彼得·鮑倫茨說:“要解決村莊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到村莊去,我們的貧困監測就是這樣做的。” 據江西省扶貧辦主任張志豪介紹,試點項目評價體系的數據收集來源于村民自身,他們設計的問卷直接發放到村民手中,并確保村民能看懂并會填寫。他們還定期對村民進行訪談,讓村民說出真實的想法。 通過村民自己在問卷中填寫收入支出情況和對扶貧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員可以拿到第一手數據,這些數據并不經過地市級政府,而是直接進入省扶貧辦的網絡。這樣地方政府官員就沒有機會在數據中摻水,保證收集到的數據比較真實,為消除失真的貧困統計提供幫助。 據悉,這種新的貧困統計和監測體系將在試點基礎上與原有四大體系并行開展,而且將盡快向全國范圍推廣。 (綜合新華社記者和本報記者顧仲陽、任江華報道) 《人民日報》 (2007-05-16 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