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遭遇騙局?開國領袖書法竟成宰客工具
瀏覽:197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4-27 8:55:44
|
將其當作
解讀“福包”要求捐款
當天10時許,記者隨著人流走進紀念館,來到左側陳列室時,一塊大理石上鐫刻的草書“福”印入眼簾,一看便知是毛澤東主席的手跡。
一位個子不高、身著黑色衣服的小伙子迎上來,熱情地解說道:“這個‘福’字,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時候,為全中國人民寫的。左邊象‘兒子’的‘子’字;右上是草寫的‘壽’字頭;下面是不封口的田,田無邊田無盡;‘田’中的‘十’用回筆形式寫成了‘人’字,做人要以人為本。”人群中發出一陣陣唏噓聲。
“這樣,‘福’字的總體意思就是,多子、多壽、多田、多人。”
說話間,這位小伙子抓住一位游客的手,并要求他閉上眼睛。然后一邊握著他的雙手在有“福”字的大理石上摸索著,一邊念念有詞:“摸摸福字頭,吃喝不用愁;左手抓金,右手抓銀。有緣結緣,無緣隨緣。若覺得有緣,就抓個福包。”說著就抓起大理石“福”字旁一個精致的小袋子,要塞到游客的手里。“福包”的正面是毛澤東的像,反面寫著“保佑平安”。
“‘福包’自己不能解開,得請專門的師傅解開。”說著就引領游客進入里面的一間屋。
其中一位50多歲、操上?谝舻南壬闷鹨粋“福包”被引走,里間的屋門被關上。
過了一會兒,這位先生出來告訴記者,他本人捐了200元,還有人捐300元的。
一位自稱是此地負責人的女士笑呵呵地說:“我們不會強迫任何一個人,只要(游客)高興了就行。”
“有什么辦法呢?只當為老區作貢獻了!”這位上海的先生搖了搖了頭,嘆了口氣說。
以“為老區建設”為名
巨額斂財
在毛澤東銅像前,導游向游客介紹說:“我們今天有幸福生活,全靠前輩革命而來。在主席最早干革命的地方,讓我們向世紀偉人鞠躬。只要您誠心誠意地拜完主席。我們百竹園(造幣廠在此地)將回贈一張有主席像章的平安?,不用花錢買,福卡隨身攜帶,主席永保平安。”
“這位姑娘是老紅軍的后代,大家在她的帶領下,按照客家人的習俗,舉行簡單的鞠躬儀式。”說著,導游指著旁邊一位身著黑色衣服的年輕女孩子向大家介紹道。后來,當記者問她的革命前輩的姓名時,姑娘反問:“這些革命前輩你都認識嗎?”然后埋頭看自己的書。
在這位老紅軍后代的帶領下,“一鞠躬,祝大家心想事成;再鞠躬,祝大家財源廣進;三鞠躬,祝大家全家幸福。”游客們被要求左手抱著右手鞠了三個躬。
“現在大家雙手接福,將井岡山的靈氣和財氣帶回家。”導游說。
然后不容分說地每人領到一張平安福卡。所謂?,正面是毛澤東的頭像,中間有“心想事成”的字樣,下面是捐贈者的姓名和日期。卡的反面有“贈給獻愛心的人”、“護身卡”的字樣,中間是毛澤東的全身像。
“我們安排工作人員刻名字,若您有誠心和善意的話,向革命老區的建設獻一份愛心善款,多少隨您的心意。”導游說。
在一陣刺耳的鉆刻聲中,記者被引進銅像后面的一個小走廊,只見有7位女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為手持?ǖ挠慰涂堂。每個人的前面有一張桌子,桌子前面有一個小縫,類似寺廟里接收捐贈的功德箱,所有的桌子連成一體。不時有刻好名字的游客將百元人民幣投入小縫中,并在捐款簽名薄中簽名。
“不走回頭路,簽完名就請往外走。”里面的工作人員提醒游客。
記者精略看了一下簽名薄,大多捐款的數額為100元左右。據記者24日上午的觀察,當場約有八成的游客捐了款。陳列室內一位買紀念品的服務員告訴記者,淡季時周一到周五每天約有1000人到此參觀,周末可達到3000人。照此推算,即使淡季,僅此每天的收入就在8萬元左右。
“刻了名,不捐不好意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游客無奈地說。
“一條龍作業,‘溫柔’宰你一刀沒商量!剛進入紀念館時對你進行洗腦,然后假‘老區建設’的名義要求獻愛心,你拒絕了都會覺得欠了老區的人情。不得不捐呵!”另一位游客說。“等你明白上當時,因為不能走回頭路,而且已坐上車離開,也沒有時間和機會來理論了。”
對于這筆錢的去向,記者詢問現場刻字的工作人員。
“用于老區修路,還有其他建設。”
“每天誰來取這筆錢?”
“有專人來取,百竹園的老板吧。所有捐了錢的人,姓名都將鐫刻在百竹園的功德碑上。”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否所有捐款者的姓名都會刻在功德碑上時,又語焉不詳。
一位常年在井岡山工作的出租車司機對記者說:“這是一個寧都人在此經營的,錢都流進了他的腰包。騙局!明顯的騙局!”
這位司機還說,此旅游景點的經營商租賃這里的設施,每年向井岡山管理局繳納租賃費。
記者手記
參觀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奇怪現象后,想現場了解一些情況:即被一位自稱負責人的女士委婉地請出紀念館。當記者在紀念館外時,一個身著黑衣服的小伙子前來查問記者的身份,遭到拒絕后,他吩咐另一個小伙子將記者“盯緊點”。未幾,那位自稱負責人的女士氣勢洶洶地責問記者:“你是什么人?參觀就參觀,問哪些捐獻的錢流向哪兒干什么?”并進而要查看記者的證件。記者以證件在賓館為由,才得以脫身。
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到革命圣地井岡山參觀,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然而,卻不防遭遇騙局,被景點經營者“溫柔”宰了一刀。
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法和銅像被褻瀆,成為個別人牟利的工具。囂張的設局欺詐行為竟上演于光天化日之下,以“老區建設”為名募集的巨額資金又流向何人腰包?
當地政府和管理局是如何行使管理職責、規范景區秩序的?應該給個說法。
《市場報》 (2007-04-27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