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記者“探寶”珍本報刊
瀏覽:1708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4-24 8:48:30
4月23日,第十二個世界讀書日,“準記者,歡迎你”的標語在人民日報社圖書館門前赫然入目。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近70名師生,成為了首批珍貴館藏開放的見證人。 “太珍貴了。這些報紙平時只能在書里讀到,今天可是親眼見到真本了,像是回到了革命年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年級研究生羅有晗對每一份舊報紙都愛不釋手,從《抗敵》、《晉察冀日報》等根據地報紙,到《向導》、《紅旗》等各個時期的中共中央機關報,她都看得仔仔細細。 她的同學朱一彬則更喜歡梁啟超創辦的《新民叢報》以及第一版《毛澤東選集》等珍本資料。“真是很難得。感覺看的不是舊報紙,而是重要文物,仿佛置身于當年老報人的工作環境中。” 人民日報社圖書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39年,現珍藏近百種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出版的報紙,而且80%以上都是整套或基本整套的原版報紙。這些報紙藏品是研究黨的機關報史和革命根據地報刊史的第一手實物資料,而且不少是存世孤本。 圖書館還珍藏著以清雍正年間的《京報》、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等原版報為代表的30多種清朝和民國時期出版的報紙,以及以清乾隆版為年代下限的一批“珍本圖書”和“善本圖書”。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健華說:“這些書不但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向外界開放,對一些學者的研究也相當有益。” 這些首次公開亮相的“寶貝”引得參觀者陣陣唏噓驚嘆。看到學生們興味盎然,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主任唐緒軍說,“圖書館對年輕人很重要,能有書讀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對于一名記者,讀多少書都是不夠的,真希望大家能以書為伴。” “展出的雖然是冰山一角,但僅憑展覽的東西,也足以使人震撼。閱覽這些可以讓年輕人更深刻地了解黨史,了解中國新聞史,比講多少課都要深刻。”范敬宜隨即走到當年鄧拓工作的辦公桌前,提筆寫下“廣搜厚積 功蓋蘭臺”八個字贈予圖書館。即將離開圖書館,撫摸著這張鑲著灰黑花紋大理石的木雕辦公桌,朱一彬有些戀戀不舍,“還是有些不過癮,要是以后能看更多的藏書和藏報就太棒了。” 《人民日報》 (2007-04-24 第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