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產業化瓶頸 中國龍芯邁向全球市場
瀏覽:1654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3-29 10:39:35
本報北京3月28日訊 記者楊健報道: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歐洲最大(全世界第五)的半導體企業意法半導體公司今天聯合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基于90納米工藝設計的計算機通用中央處理器(CPU)――“龍芯2E”及其后續產品未來5年的生產和銷售權將有償轉讓給意法半導體公司,后者將向計算所支付“入門費”和銷售提成,并在銷售過程中使用龍芯的品牌標志。
據此前報道,“龍芯2E”處理器5年的生產和銷售權轉讓費為人民幣3000萬元,每枚芯片的銷售提成為2美元左右。但在今天的發布會上,雙方均不愿對此進行證實。據介紹,2004年5月,中科院計算所與江蘇夢蘭集團合作在夢蘭設立了國內龍芯產業化基地。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院士介紹,研制龍芯,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芯片,維護信息安全,讓政府、軍隊等特殊用戶放心使用;另一方面是占領嵌入式芯片和中低端桌面系統市場,生產低成本、低能耗的計算機系統,并逐步進軍服務器市場。
自龍芯2E于2006年3月上市以來,中科院計算所的下屬企業也在積極銷售這一芯片。目前江蘇中科龍夢和北京神州龍芯公司均受計算所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的聯合委托,銷售龍芯2E和龍芯2F芯片。
據介紹,由于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優勢,龍芯2E和2F芯片受到很多軟件開發和系統生產廠家的歡迎。江蘇龍夢開發了福瓏迷你計算機、經濟適用的筆記本電腦;神州龍芯開發了“商用通”迷你服務器;神州天脈開發了網絡計算機;廣州海山公司訂購了龍芯2E芯片10萬枚;一批軟件企業開發出了與龍芯相配套的應用軟件產品。
談到與意法半導體公司的合作,李國杰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趕,我國半導體工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大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但總體來說,還存在1―2代產品的差距。從生產條件看,國內目前也還不具備65納米―90納米的工藝水平。與意法半導體公司合作,打破了芯片制造方面的瓶頸,還能有效利用其全球銷售渠道和市場推廣經驗,加快龍芯處理器的產業化進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認為,龍芯2E生產和銷售權的轉讓有著重要的標志性意義,它意味著中國產品對世界的貢獻,逐步從簡單的勞動力輸出,開始向智力輸出轉移;它打破了某些國家在CPU等高端產品上的壟斷;它以低價格、低能耗的產品面向廣大民眾、面向發展中國家,有利于填平日益擴大的信息技術鴻溝。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中科院秘書長李志剛等也對龍芯在市場推廣上的探索給予高度評價,對龍芯的產業化前景充滿希望。
不過,李國杰特別強調,目前階段,龍芯不會把主要力量用在跟英特爾、微軟爭奪桌面PC機市場上,而是“放開大道,占領兩廂”,在重點攻占機頂盒、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嵌入式芯片領域的同時,爭取在低價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方面有所突破。
中科院計算所胡偉武研究員也表示,經過一系列開發、檢測和改進,龍芯2E已經達到了“可用”的階段,但要真正做到“好用”,還需要在政府、企業和研究部門的支持下,不斷拓展應用。
龍芯――自主創新的結晶(鏈接)
中科院計算所于2001年開始龍芯CPU的研制,2002年研制成功的龍芯1號是我國第一個通用處理器芯片。此后3年,計算所分別研制成龍芯2B、龍芯2C和龍芯2E處理器,每款處理器的性能都是前一款的3倍。其中龍芯2E主頻最高達1G赫茲,相當于中檔“奔騰IV”的水平,是目前美國、日本企業之外世界上性能最好的CPU。龍芯2E的研發經費全部為國家投入。
據此前報道,“龍芯2E”處理器5年的生產和銷售權轉讓費為人民幣3000萬元,每枚芯片的銷售提成為2美元左右。但在今天的發布會上,雙方均不愿對此進行證實。據介紹,2004年5月,中科院計算所與江蘇夢蘭集團合作在夢蘭設立了國內龍芯產業化基地。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院士介紹,研制龍芯,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芯片,維護信息安全,讓政府、軍隊等特殊用戶放心使用;另一方面是占領嵌入式芯片和中低端桌面系統市場,生產低成本、低能耗的計算機系統,并逐步進軍服務器市場。
自龍芯2E于2006年3月上市以來,中科院計算所的下屬企業也在積極銷售這一芯片。目前江蘇中科龍夢和北京神州龍芯公司均受計算所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的聯合委托,銷售龍芯2E和龍芯2F芯片。
據介紹,由于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優勢,龍芯2E和2F芯片受到很多軟件開發和系統生產廠家的歡迎。江蘇龍夢開發了福瓏迷你計算機、經濟適用的筆記本電腦;神州龍芯開發了“商用通”迷你服務器;神州天脈開發了網絡計算機;廣州海山公司訂購了龍芯2E芯片10萬枚;一批軟件企業開發出了與龍芯相配套的應用軟件產品。
談到與意法半導體公司的合作,李國杰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趕,我國半導體工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大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但總體來說,還存在1―2代產品的差距。從生產條件看,國內目前也還不具備65納米―90納米的工藝水平。與意法半導體公司合作,打破了芯片制造方面的瓶頸,還能有效利用其全球銷售渠道和市場推廣經驗,加快龍芯處理器的產業化進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認為,龍芯2E生產和銷售權的轉讓有著重要的標志性意義,它意味著中國產品對世界的貢獻,逐步從簡單的勞動力輸出,開始向智力輸出轉移;它打破了某些國家在CPU等高端產品上的壟斷;它以低價格、低能耗的產品面向廣大民眾、面向發展中國家,有利于填平日益擴大的信息技術鴻溝。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中科院秘書長李志剛等也對龍芯在市場推廣上的探索給予高度評價,對龍芯的產業化前景充滿希望。
不過,李國杰特別強調,目前階段,龍芯不會把主要力量用在跟英特爾、微軟爭奪桌面PC機市場上,而是“放開大道,占領兩廂”,在重點攻占機頂盒、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嵌入式芯片領域的同時,爭取在低價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方面有所突破。
中科院計算所胡偉武研究員也表示,經過一系列開發、檢測和改進,龍芯2E已經達到了“可用”的階段,但要真正做到“好用”,還需要在政府、企業和研究部門的支持下,不斷拓展應用。
龍芯――自主創新的結晶(鏈接)
中科院計算所于2001年開始龍芯CPU的研制,2002年研制成功的龍芯1號是我國第一個通用處理器芯片。此后3年,計算所分別研制成龍芯2B、龍芯2C和龍芯2E處理器,每款處理器的性能都是前一款的3倍。其中龍芯2E主頻最高達1G赫茲,相當于中檔“奔騰IV”的水平,是目前美國、日本企業之外世界上性能最好的CPU。龍芯2E的研發經費全部為國家投入。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