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教科界人士呼吁改革職稱評審制度
瀏覽:178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1-10 12:30:53
本該嚴肅的學術論文刊發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費難以發表論文的問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一些學術論文質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簡單以論文發表數量多少,作為職稱晉升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花錢撰寫和發表論文。 新華社發 發表論文先交版面費--教科界人士呼吁改革職稱評審制度 新華網南昌1月9日電 (記者 劉菁、李美娟)本該嚴肅的學術論文刊發工作,如今普遍存在不交版面費難以發表論文的問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導致一些學術論文質量下降。教科界人士指出,簡單以論文發表數量多少,作為職稱晉升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花錢撰寫和發表論文。 版面費明碼標價,不正之風難遏制 記者在社科教育領域采訪時發現,花錢發表論文在教科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高校師生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技術崗位的人員想發表論文,大多先要向雜志社交納一筆版面費,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甚至過萬元,除非你是業界權威。 江西萍鄉市蘆溪縣人民醫院護師謝某,2006年11月申報副主任護師職稱,由于晉升副主任護師的一個硬性條件就是要有論文發表,或者是有一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的論文,或者要兩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為了達到這個條件,謝某去年向《中國臨床醫藥研究》《中國醫藥指南》交納了共850元的版面費,發表了兩篇不足兩千字的論文。 南昌大學一位副教授陳某說,自己因為拒絕了新疆一中文核心期刊索要的800元版面費,結果一篇準備刊發的論文被回復不予發表。他介紹說,除了少數幾家權威期刊,業內多數期刊都收版面費。 在談到論文版面費問題時,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老教授顏森痛心疾首,連說了三句“非常糟糕”。他認為“這股風氣越來越盛,以前發表論文看質量,門檻很高,現在就講一個錢字”。 據介紹,設在北京的一個文學類權威核心期刊公開叫價,一年交5萬元可發表3篇論文;還有一些刊物為了多賺些版面費,將原來的季刊擴為月刊,又將每期從五六十頁增加到上百頁。 江西一位市政工程研究領域的高工李文龍,一口氣向記者列出了業內八九種期刊版面費的收取標準。 由于高校師生是期刊論文的主要來源,一些雜志將收取版面費對象重點放在了高校。 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余可麗說,學校的報欄經常貼有一些期刊的《征稿啟事》,其結尾處往往會明碼標價公布按每千字或每頁面的版面費收取標準。 “學校規定研究生畢業前必須要公開發表一篇論文。因為花錢可以發論文,有的同學對于論文寫作并不精心,東拼西湊。”余可麗如是說。 據了解,由于版面費收取已成普遍現象,一些高校甚至準予老師、研究生報銷版面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