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全疆20多家肉類出口企業在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召集下,與自治區黨委農辦,自治區經貿廳、畜牧廳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局等黨政部門的官員,面對面商討新年擴大肉類產品出口,促進農牧民增收大計。這是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貫徹自治區常委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加快新疆“四大基地”建設,推進肉類產品產業化發展,擴大出口,實現農牧民增收的又一重要舉措。
2006年,新疆動物產品出口勢頭強勁:肉類出口2000噸,貨值達3000萬多美元,其中新疆地產肉出口已超過500噸;腸衣出口41批次、3138桶,貨值1300多萬美元;禽蛋在禽流感爆發,全國禽蛋類出口受阻的不利形勢下,出口商品蛋300余噸、種蛋近10萬枚;工業酪蛋白(干酪素)出口910噸,貨值400多萬美元;水產品出口300多噸,出口額近600萬美元。
為促進動物源性食品和畜產品出口,近年來,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采取了從源頭抓監管,加大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控檢測,為出口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官方交流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增強了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拓寬了國際市場。
為在2007年進一步擴大肉類產品出口,促進農牧民增收,政府部門與企業領導就如何加強行業標準建設、市場體系建設,加快生產方式轉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政府部門認真聽取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向企業介紹了自治區加快農牧業發展和外貿出口方面的政策法規,并就企業提出的問題給予了答復和開展了政務咨詢。
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邱棟久就如何進一步擴大肉類產品出口談了六條意見:一是加強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推進區域化養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并在企業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養殖小區+標準化養殖”生產管理模式,發展專業化的龍頭養殖企業。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生產無公害出口動物源性食品和高品質畜產品的養殖基地。
二是充分發揮新疆出口動物源性食品品質優勢,促進肉類產品工廠化、工業化生產,提高肉類生產加工企業的標準和市場注入的門檻,建立、扶持、引進一批滿足國際生產水平的現代化肉類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名牌產品。擴大新疆動物源性食品在國內外的影響,拓寬新疆肉類及畜產品的銷售市場。
三是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藥物的行為。遵照國務院第59次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的部署,結合新疆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檢出違禁獸藥和市場銷售違禁農藥、獸藥、飼料添加物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專項整治,建立長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大對動物源性食品中農藥、獸藥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建立檢驗檢疫和農業部門殘留監控數據的共享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殘留情況,對查出有問題的地區及相應產品列入黑名單。
四是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制定飼養場或生產基地標準和準入條件,制定適應國際市場要求的畜牧業產業生產標準,強化對出口動物源性食品和畜產品生產基地的管理和標準控制。
五是加強國際交流,開拓國際市場,推進畜產品出口行業組織建設,加強行業內企業之間相互監督,提高企業的行業自律意識,避免在畜產品出口中相互壓價、無序競爭,提高畜產品出口經營中的總體效益。
六是組織和建立一個由政府牽頭,檢驗檢疫局、外經貿廳、畜牧廳、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局、農業廳、海關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出口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協調機構和聯絡機制,定期協調和互通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信息,制定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實施措施和辦法,建立新疆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評估體系。優化通關程序,加快通關速度,構筑肉類產品出口的綠色通道。
為了加強企業對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市場行情,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還在此前舉辦了為期3天的“動物檢疫和農產品監測培訓班”。參加座談和培訓的企業人士稱,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為加強政企溝通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建議這樣的交流每年都搞一次。新疆太空集團的王曉玲激動地說:“政府這樣關心我們企業的發展,并為我們提供了優厚的政策和方便的生產、銷售和通關條件,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努力實現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只要農牧產品加工、經營企業做強了,農牧民的收入自然會‘水漲船高’。”
據悉,為了扶持新疆農牧業發展和農牧產品的出口,從根本上促進農牧民增收,自治區明年擬拿出5000萬專項經費,用于企業基礎建設和資金周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