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紀司長就“國家免檢”答記者問
瀏覽:1823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2-25 14:11:33記者:當初國家為什么要出臺免檢制度?
紀正昆:出臺免檢制度的初衷是為了避免重復抽查,減輕企業負擔。當時,一些企業普遍反映各類各級各種重復檢查、重復收費問題十分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企業反響強烈。因此,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1999國發24號文)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制定了《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免檢辦法》),推行免檢制度,是國家質檢總局為了避免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而采取的一項實實在在的措施。
隨著形勢的發展,實施免檢制度更主要的是國家對企業扶優扶強的一種強有力舉措,也是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消費的一種強有力的措施。
記者:免檢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遵循的是哪些基本原則?
紀正昆:一是寧缺勿濫。也就是說,必須堅持免檢條件的高起點。符合條件的,才能進入這個“門檻”,且沒有名額限制;低標準、低質量的產品,根本無法獲得免檢資格。如磁性材料,目前全國只有1家企業的產品獲得免檢。但也有一些大類產品,有幾百家企業獲得免檢資格,如鋼筋、水泥等,這些都是基礎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產品,有的還成為地方項目招標的重要依據。
二是保持權威性。目前免檢制度只有國家一級,不搞地方免檢。而且,獲準免檢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內免于各部門、各地區以及各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檢查。
三是保證“含金量”。體現在獲得免檢資格的企業,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保證體系等,必須在本行業中名列前列。
四是簡化手續,減輕企業負擔。由企業自愿提出書面申請,并報送有關材料,一級一級審核,再報送國家審定。如果發現企業申報的內容虛假,那么,按照《免檢辦法》規定,取消該企業再次申請免檢的資格。這就是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對等。
更重要的一條是,在整個免檢過程中,包括向社會公告,均不向企業收取任何費用。這條是保證這項制度實施的公正性、權威性的根本。
五是統一規范,分步實施。所謂統一規范,就是把免檢制度用法規、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統一規定。分步實施,就是每年一次,公布該年度免檢產品的目錄,每年滾動,不斷擴展,第1年是8類,第2年是16類,第3年是32類,第4年是46類,第5年是66類,一年一年地擴大,循序漸進。
記者:免檢產品必須具備哪些資格?
紀正昆:有5項。一是企業的質量體系必須正常運行,有保證產品質量合格的正常的、有效的質量體系。
二是企業的產品所適用的標準必須嚴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只有高水平的標準,才有高水平的質量。
三是產品要連續3次以上省級和國家級的監督抽查都合格。
四是企業的產品在本行業內名列前列。每年公布目錄時,同時公布這類產品所要達到的產值、產量、利稅的指標。
五是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企業有欺詐行為,有生產假冒偽劣劣跡,產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都不能獲得國家免檢。
記者:免檢制度實施近7年來,效果如何?
紀正昆:效果很好。2006年,有66類產品、1806家企業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證書,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70類產品3408家企業獲得了免檢資格。
近7年來,這項舉措首先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起到了規范市場、引導消費、扶優扶強的作用。一些商家非免檢產品不進,在消費者心目中,免檢制度是一種國家行為,免檢產品有著很高的質量信譽,有利于廣大消費者放心消費,明白消費。
免檢制度得到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把它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強有力的舉措。
免檢制度也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擁護。企業非常踴躍,目前,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免檢產品。許多企業以免檢為契機,實現跨越式發展,企業整體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免檢制度還產生了諸多積極效益,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獲得免檢后,企業的產量、產值成倍增長。今年,國家質檢總局對2005年以前獲得免檢的2152家企業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發現企業在獲得免檢資格后,得到了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產量、產值、銷售額的年度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69.2%、72.4%和87.3%。
實踐證明,這項措施對扶優扶強、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記者: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免檢產品類別有哪些新的變化?
紀正昆:2000年8月,第一批免檢產品問世時,主要是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器、螺紋鋼、水泥、尿素、皮鞋等8類,這8類既有消費類產品,也有國家基礎建設方面的水泥產品,也有適用于農業生產的尿素。現在已經發展到170類。近7年來,國家免檢制度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所部署的一系列戰略要求,國家免檢產品中,不僅有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節水灌溉設備、建材等節能產品,也有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農業機械、農資產品,同時還有MP3、移動存儲設備等一類的高科技數碼信息產品。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免檢制度服務于國民經濟、服務于社會的宗旨。
記者:企業的免檢資格是不是一勞永逸?
紀正昆:不是。“免檢”免的是不必要的重復檢查,而不是不檢查。獲得免檢后,絕非一勞永逸,進了保險箱。對于免檢產品,國家有著嚴格的后續監管措施。拿到免檢資格后,質檢系統有更高的動態質量管理要求。比如,企業每年必須有免檢產品質量報告;不定期對免檢產品進行國家監督抽查等。所以,獲得免檢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內,可免于各部門、各地區以及各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檢查,但不能免于國家的監督抽查。
更重要的,國家免檢制度不搞終身制。免檢有效期為3年。3年后需要繼續免檢的,須重新提出申請,重新審查。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獲得免檢資格,是指對規定品種、規定類別、規定型號的產品實施免檢,并不意味著其他所有產品具備免檢條件。
記者:如何看待免檢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
紀正昆:產品質量100%合格是企業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現實生活中,再好的企業,都做不到產品100%不出問題。不排除獲得國家免檢的產品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
《免檢辦法》規定,免檢產品在有效期內發生質量事故,視情節責令生產企業整改、停止使用免檢標志、收回免檢證書、予以公告,并依法追究企業的產品質量責任。
截至目前,已有150多家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在重新申請時沒有再次獲得免檢資格。因此,給予企業免檢資格,實際上進一步督促企業更加重視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
記者:有輿論認為“國家免檢”會使政府部門疏于監管,存在產品質量降低的隱患。實施免檢制度,是否意味著監管部門放棄了監管責任?
紀正昆:坦率地說,這是一種偏見。剛才已經談到,免檢不等于不檢,更不是放棄政府監管職責,被授予免檢資格的企業和產品也并不能置于法律法規的管轄范圍外。
從法律上講,免于監督檢查,它是一種權利,是政府對提高產品質量、實施扶優扶強的一項措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監管的一種創新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產品質量的監管,必須實行企業自律、政府監管、市場激勵三管齊下。
現代市場經濟,必須“兩只手”并用,一只是政府監管“看得見的手”,一只是市場引導“看不見的手”。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主+兩手。“兩主”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國家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偏廢了哪一方,都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無論從經濟理論角度,還是從法律權利義務的層面上,那種認為實施免檢意味著放棄了對產品質量監管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