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召開了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頒布十周年座談會。中國質量協會會長陳邦柱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主持會議。
陳邦柱在講話中指出,《質量振興綱要》實施十年來,我國全民質量意識和企業質量管理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培養造就了一批質量管理的專業人才和專家隊伍。我國的群眾性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得到蓬勃發展,從1979年開展至今從未間斷,全國共注冊QC小組約2400萬個,近五年來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持續增長,可計算的經濟效益累計4600億元。讓顧客滿意已成為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理念,六西格碼等國際成功質量管理經驗在我國企業中得到大力推進,并取得顯著成績,一批優秀企業實現了“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蒲長城在會上指出,狠抓質量、提高質量是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又好又快是科學發展的本質。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提高質量是有效的途徑和手段。有質量才有市場,才能生存。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他說,實現質量創新的目標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企業、政府、社會要三者互動、三管齊下,企業是提高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政府部門要加大引導和推動,全社會要形成一個良好的質量發展氛圍,共同推動建立誠信體系。在新形勢下抓好質量工作,重點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進一步全面推進質量管理工作,把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做法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加強我國的質量基礎教育和專業研究,實現理論上的突破和實踐上的提高。二要打造更多的名牌,要著力打造一批產品和質量管理的名牌,使名牌推進真正帶動企業、行業發展,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三要堅定不移地打擊假冒偽劣,構建誠信體系。通過打假保護名優產品的發展環境,使危害國家、產業形象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得到堅決遏制,為質量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國務院參事郎志正、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韓福榮等質量界專家出席了會議。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司長孫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及信息產業部、建設部、機械工業聯合會、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美的集團等單位的代表分別作了發言。他們共同回顧了《質量振興綱要》頒布實施十年來的總體情況,分析了當前質量振興面臨的新形勢,并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議。
與會代表認為,十年來,我國質量振興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產品實物質量及標準水平明顯提高,培育和形成了一批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全社會質量意識也得到明顯提高。但是,當前我國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與《綱要》的要求還有差距,質量提升的速度慢于數量增長的速度,還沒有實現速度、質量、效益三者的協調發展。“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實施《質量振興綱要》的攻堅時期,質量振興事業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全社會要齊參與,努力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關心質量、有利于質量進步的社會環境。
國家發改委、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旅游局等單位,國家質檢總局及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有關部門,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石化、輕工、建材、家電、食品、紡織、有色、鋼鐵等行業協會、中國質量協會及21家企業的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