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價格漲一毛 真的會有人很在乎
瀏覽:1657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2-20 8:40:06最近,北京糧油市場出現了價格上漲,此類公告在菜市場里隨處可見。18日,記者從北京的超市和自由市場了解到,食用油的漲幅最大,大桶(五公斤)平均每桶漲了六至七元;雞蛋是3.4元/斤,比一周前上漲四毛;剝殼花生四元/斤,漲了八毛;大米、面粉每公斤價格波動不大,較上月大約漲了一毛錢;而奶制品、肉類的價格基本維持不變;蔬菜價格受時令影響出現了季節性上漲。
對于糧油價格的上漲,自由市場里的賣家們紛紛表示接受現實。
“原材料漲價了,我們也得提價。豆腐也不能做小,要不就虧本了。”那家豆腐坊的老板告訴記者,張貼公告是讓大伙看個明白——漲價不是賣家的主意,而是大環境變了。
宮門口饅頭房在北京市民心中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糧油漲價對其銷售量沒有任何影響,饅頭房的蒸籠熱氣騰騰,門前生意紅火。西城區白塔寺分店的店員告訴記者,面粉價格上調后,出于老字號的原因,饅頭、豆包、三角的大小不能輕易改變,只能提高價格了。“大伙也有抱怨的,但是我們賣出饅頭的數量與平時差不多。”
在消費者眼中,糧油漲價又意味著什么呢?
25歲的張蘇蘇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她對糧油漲價之事一點都不關心,用她的話來說,“每天吃著成品,哪知道啊。而且漲價一兩毛錢,無所謂。”像張蘇蘇這樣的辦公室一族,工作穩定,每月薪水在2000元以上,糧油漲價在他們眼中是“一件離自己很遠的事”。
然而,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卻是“一漲價,我就害怕”。南緯路2號院里守電梯的張大媽一直低著頭織毛衣,可提起糧油漲價,她立即擱下毛衣、大聲地說:“每天都吃的東西漲價了,一瓶油漲10元、一個饅頭漲一毛。我們一家三口每月收入不到800元,養一個孩子,這價漲得我們難受。”她告訴記者,每天去菜市場和超市,總是精打細算、挑便宜的買,“現在漲價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買了。可現在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也不能虧待他呀。”
一旁一位50多歲的婦女趕緊打斷了張大媽的話,換上平和的語調:“我們理解國家的漲價政策,但是幾年來我們的收入沒有任何提高,前幾天糧油漲價了,這兩天又聽說天然氣要漲價,我們真的很害怕。”北京市發改委日前宣布,擬提高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漲價0.15元。
“我不明白,超市、菜市場里的東西價格怎么全都上漲了?”李艷紅是在長椿街公交車站執勤的一位工作人員,一個月500元的收入,她說:“以前,蔬菜、水果漲價,我晚上六點下班后去買點下市菜。現在糧油漲價了,到哪里都買不到便宜的饅頭和油了。”(本報記者 曾亮亮 實習生 范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