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看病的價格關鍵在哪?
瀏覽:1805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2-11 8:50:49
廉價醫療 貴在合理
“看病貴、吃藥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難點。那么,惠民醫院醫療費用為什么能夠降下來?在孫渙院長看來,廉價醫療不僅是政府補貼降價形成的,關鍵在于醫院的考核制度下的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
他說,所有的醫院都是按照《遼寧省醫療物價收費標準》收費的。但惠民醫院有政策支持。其檢查收費標準可下降50%,藥價可下降10%。其中所下降的差價,區政府是給予專項補貼的。但決定因素還在于管理制度。因為,即使檢查費用和藥價都降低,而醫生要求患者重復檢查、濫檢查以及開大藥方,仍然會使患者的總體醫療費用支出居高不下。
據了解,惠民醫院在開業之后,實行了“績效考核方案”,堅決與醫生的直接經濟收入脫鉤。因為與經濟直接掛鉤之后,醫生就會想方設法多開藥、開貴藥、濫用藥,想盡辦法給患者做重復的不必要的檢查,因為這是和醫生收入有關的,光降低單位醫療費用沒有用,這都是“掛鉤制度”下無法解決的。惠民醫院“脫鉤”后,是考核醫生的工作量、患者滿意度以及治療質量效果。
以惠民醫院的彩超、CT檢查為例,醫院要考核醫生檢查的“陽性率”,也就是醫生開出的CT檢查與CT檢查后發現病癥的比率。如果醫生的“陽性率”低于60%,那就視為醫生重復檢查、濫檢查,醫院會對醫生做出相應處罰。這樣就有效減少了患者重復、無效檢查的浪費,使得醫生有的放矢地做檢查。否則,患者一來,醫生總想讓患者把兜里的那點錢花凈。
藥品低價有三招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惠民醫院的藥品進貨價就比許多大醫院低,其原因有三:
一是在集中招標采購的中標目錄中采購。按規定,二級醫院所購置的藥品90%以上必須從市級集中招標采購的中標目錄中采購。所以在惠民醫院中,像和平區惠民醫院、鐵西區中心醫院等醫院屬于二級醫院,他們的藥品是在市級招標目錄中選擇。另外,像沈河區愛心惠民醫院屬于三級醫院,還可在沈河區建立醫藥聯合采購站根據各醫院的需要統一進藥,又能大大降低藥品價格。例如,記者在沈河區愛心惠民醫院看到一種抗血栓的藥品,藥房價格最低的為26元/盒,而該院進價為25.3元/盒。在這里看病的患者最少可以得到20%的優惠,因此,在該院使用這種藥品只用20.24元/盒。
二是及時調整藥價。今年3月,鐵西區政府投入1200萬元,在3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全部掛上“鐵西新區低價惠民醫療機構”的牌匾后,首先提出的就是藥品平均價格比國家定價讓利20%。
據鐵西區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采取了藥品采購信息上報制度,即在每季度末,各家醫院把購進常用藥品的價格上報到區衛生局,區衛生局把各醫院進藥的價格匯總后,再下發到各醫院,各醫院對照其他醫院同類藥品價格找差距,把藥品的價格降下來。例如,一制藥廠生產的生理鹽水,500毫升每瓶市中標價格為2.50元。而區中心醫院看到有的醫院購進同一制藥廠生產的同規格的生理鹽水的價格為1.98元,便立即同該藥廠聯系,及時把價格降了下來。
三是引進經典廉價藥。比如讓氯霉素眼藥水、甘草片等這些經過長期驗證,療效確切的經典廉價藥回到醫院。
同級醫院競爭激烈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型綜合性醫院。與惠民醫院相比,這些醫院可謂熱鬧非凡。專家門診掛號、劃價、取藥的窗口都擠滿了人。據了解,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大盛京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等,日門診量都在四五千人左右,床位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
在一家大醫院的取藥窗口旁,記者采訪了一位來治療感冒的王女士。她告訴記者, 由于自己身體不好,發燒感冒是常事,到醫院看病就是想開點藥。可是,到醫院后,醫生就讓她做血檢。她說,自己是感冒,開點藥就可以了,但是醫生還是堅持讓她做血檢。經過醫生的診斷和確認,只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就給開了一些藥。可是,王女士到劃價的窗口一結算,竟然要花160多元,而且有兩種藥并不是醫保范圍內的藥,必須自己額外掏腰包。當王女士拿到藥以后才明白,原來醫生開的藥都是處方藥,而且都是由醫院自己監制的藥劑。如果到藥店去買類似的感冒口服液的話,價錢也就四五十元錢吧。“來這里看病就是圖個大醫院看病保靠唄。”王女士無奈地對記者說。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很多患者大多知道大醫院“看病貴”,但就是沖大醫院讓人感到放心才來的。
“這明顯反映出人們對自己生命的重視。”沈陽一家大醫院外科的李主任認為。他還告訴記者,其實醫療價格的差異,有許多是由醫院等級決定的。根據《遼寧省醫療物價收費標準》,不同等級的醫院,所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是不一樣的。同時,大醫院都是自負盈虧,沒有政府部門的補貼。而與惠民醫院相比,大醫院無論在醫療水平、醫療設施以及醫療權威性等方面,都遠遠高于惠民醫院。到大醫院來看病的患者大多都是信賴醫院的醫療水平。大醫院是靠權威、準確、有效的醫療水平來吸引患者的。
醫療費用呈下降趨勢
有關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我省患者看病的各種費用呈下降趨勢,出院患者人均費用略有下降,平均費用由去年下半年的6185元降為6090元,下降幅度1.55%,門診患者平均費用也下降了0.18%。
那么,惠民醫院的低廉價格對大醫院的醫療價格是否有影響?
沈陽師范大學張永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政府投資建立惠民醫院的動機是好的,但它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現行的醫療體制決定了惠民醫院的作用不會太明顯。
張永芳教授表示,在醫療保障方面,目前國家的醫療投入并不充足。而平價醫院現在也是依靠政府的專項補貼,如果沒有補貼,惠民醫院的資金來源必然是發展的瓶頸。而且,醫藥管理體制存在漏洞,不是醫生的提成提高了醫藥的價格,而是醫藥的推銷體制搞亂了藥價。在這方面,僅靠投資建幾家惠民醫院是難以解決根本問題的。
作為惠民醫院院長張煥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也明確表示,惠民醫院的出現對大醫院的經營沒有大的影響,只是給大醫院提供了一個價格風向標,讓人們知道大醫院的利潤空間有多少。
盡管惠民醫院的醫療價格還對大醫院構不成影響,但他們之間的競爭結果已凸現成效。例如,白蛋白注射液(10g),大連市中醫醫院的每支售價為473元,是所有公示醫院中售價最貴的。而中國醫大附屬四院售價311元;醫大一院售價則為296.70元。也就是說,在這些同級醫院中,同種藥品的價格差異已經很大。他還告訴記者,醫院單病種平均每例醫療費用也是不同的。例如,治療“乳腺惡性腫瘤”,中國醫大附屬一院的平均費用最貴,需要9639元,而中國醫大附屬四院僅需要4448元,兩家醫院治療費用相差一半還要多!當然,這里面也許包括治療儀器和手段不一樣。但同級醫院之間的競爭結果是促使醫療價格降低重要原因之一。
“看病貴、吃藥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難點。那么,惠民醫院醫療費用為什么能夠降下來?在孫渙院長看來,廉價醫療不僅是政府補貼降價形成的,關鍵在于醫院的考核制度下的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
他說,所有的醫院都是按照《遼寧省醫療物價收費標準》收費的。但惠民醫院有政策支持。其檢查收費標準可下降50%,藥價可下降10%。其中所下降的差價,區政府是給予專項補貼的。但決定因素還在于管理制度。因為,即使檢查費用和藥價都降低,而醫生要求患者重復檢查、濫檢查以及開大藥方,仍然會使患者的總體醫療費用支出居高不下。
據了解,惠民醫院在開業之后,實行了“績效考核方案”,堅決與醫生的直接經濟收入脫鉤。因為與經濟直接掛鉤之后,醫生就會想方設法多開藥、開貴藥、濫用藥,想盡辦法給患者做重復的不必要的檢查,因為這是和醫生收入有關的,光降低單位醫療費用沒有用,這都是“掛鉤制度”下無法解決的。惠民醫院“脫鉤”后,是考核醫生的工作量、患者滿意度以及治療質量效果。
以惠民醫院的彩超、CT檢查為例,醫院要考核醫生檢查的“陽性率”,也就是醫生開出的CT檢查與CT檢查后發現病癥的比率。如果醫生的“陽性率”低于60%,那就視為醫生重復檢查、濫檢查,醫院會對醫生做出相應處罰。這樣就有效減少了患者重復、無效檢查的浪費,使得醫生有的放矢地做檢查。否則,患者一來,醫生總想讓患者把兜里的那點錢花凈。
藥品低價有三招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惠民醫院的藥品進貨價就比許多大醫院低,其原因有三:
一是在集中招標采購的中標目錄中采購。按規定,二級醫院所購置的藥品90%以上必須從市級集中招標采購的中標目錄中采購。所以在惠民醫院中,像和平區惠民醫院、鐵西區中心醫院等醫院屬于二級醫院,他們的藥品是在市級招標目錄中選擇。另外,像沈河區愛心惠民醫院屬于三級醫院,還可在沈河區建立醫藥聯合采購站根據各醫院的需要統一進藥,又能大大降低藥品價格。例如,記者在沈河區愛心惠民醫院看到一種抗血栓的藥品,藥房價格最低的為26元/盒,而該院進價為25.3元/盒。在這里看病的患者最少可以得到20%的優惠,因此,在該院使用這種藥品只用20.24元/盒。
二是及時調整藥價。今年3月,鐵西區政府投入1200萬元,在3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全部掛上“鐵西新區低價惠民醫療機構”的牌匾后,首先提出的就是藥品平均價格比國家定價讓利20%。
據鐵西區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采取了藥品采購信息上報制度,即在每季度末,各家醫院把購進常用藥品的價格上報到區衛生局,區衛生局把各醫院進藥的價格匯總后,再下發到各醫院,各醫院對照其他醫院同類藥品價格找差距,把藥品的價格降下來。例如,一制藥廠生產的生理鹽水,500毫升每瓶市中標價格為2.50元。而區中心醫院看到有的醫院購進同一制藥廠生產的同規格的生理鹽水的價格為1.98元,便立即同該藥廠聯系,及時把價格降了下來。
三是引進經典廉價藥。比如讓氯霉素眼藥水、甘草片等這些經過長期驗證,療效確切的經典廉價藥回到醫院。
同級醫院競爭激烈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型綜合性醫院。與惠民醫院相比,這些醫院可謂熱鬧非凡。專家門診掛號、劃價、取藥的窗口都擠滿了人。據了解,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大盛京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等,日門診量都在四五千人左右,床位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
在一家大醫院的取藥窗口旁,記者采訪了一位來治療感冒的王女士。她告訴記者, 由于自己身體不好,發燒感冒是常事,到醫院看病就是想開點藥。可是,到醫院后,醫生就讓她做血檢。她說,自己是感冒,開點藥就可以了,但是醫生還是堅持讓她做血檢。經過醫生的診斷和確認,只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就給開了一些藥。可是,王女士到劃價的窗口一結算,竟然要花160多元,而且有兩種藥并不是醫保范圍內的藥,必須自己額外掏腰包。當王女士拿到藥以后才明白,原來醫生開的藥都是處方藥,而且都是由醫院自己監制的藥劑。如果到藥店去買類似的感冒口服液的話,價錢也就四五十元錢吧。“來這里看病就是圖個大醫院看病保靠唄。”王女士無奈地對記者說。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很多患者大多知道大醫院“看病貴”,但就是沖大醫院讓人感到放心才來的。
“這明顯反映出人們對自己生命的重視。”沈陽一家大醫院外科的李主任認為。他還告訴記者,其實醫療價格的差異,有許多是由醫院等級決定的。根據《遼寧省醫療物價收費標準》,不同等級的醫院,所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是不一樣的。同時,大醫院都是自負盈虧,沒有政府部門的補貼。而與惠民醫院相比,大醫院無論在醫療水平、醫療設施以及醫療權威性等方面,都遠遠高于惠民醫院。到大醫院來看病的患者大多都是信賴醫院的醫療水平。大醫院是靠權威、準確、有效的醫療水平來吸引患者的。
醫療費用呈下降趨勢
有關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我省患者看病的各種費用呈下降趨勢,出院患者人均費用略有下降,平均費用由去年下半年的6185元降為6090元,下降幅度1.55%,門診患者平均費用也下降了0.18%。
那么,惠民醫院的低廉價格對大醫院的醫療價格是否有影響?
沈陽師范大學張永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政府投資建立惠民醫院的動機是好的,但它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現行的醫療體制決定了惠民醫院的作用不會太明顯。
張永芳教授表示,在醫療保障方面,目前國家的醫療投入并不充足。而平價醫院現在也是依靠政府的專項補貼,如果沒有補貼,惠民醫院的資金來源必然是發展的瓶頸。而且,醫藥管理體制存在漏洞,不是醫生的提成提高了醫藥的價格,而是醫藥的推銷體制搞亂了藥價。在這方面,僅靠投資建幾家惠民醫院是難以解決根本問題的。
作為惠民醫院院長張煥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也明確表示,惠民醫院的出現對大醫院的經營沒有大的影響,只是給大醫院提供了一個價格風向標,讓人們知道大醫院的利潤空間有多少。
盡管惠民醫院的醫療價格還對大醫院構不成影響,但他們之間的競爭結果已凸現成效。例如,白蛋白注射液(10g),大連市中醫醫院的每支售價為473元,是所有公示醫院中售價最貴的。而中國醫大附屬四院售價311元;醫大一院售價則為296.70元。也就是說,在這些同級醫院中,同種藥品的價格差異已經很大。他還告訴記者,醫院單病種平均每例醫療費用也是不同的。例如,治療“乳腺惡性腫瘤”,中國醫大附屬一院的平均費用最貴,需要9639元,而中國醫大附屬四院僅需要4448元,兩家醫院治療費用相差一半還要多!當然,這里面也許包括治療儀器和手段不一樣。但同級醫院之間的競爭結果是促使醫療價格降低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