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能否看老天臉色行事?
瀏覽:2581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1-19 20:27:01供暖,能否看老天臉色行事?
“咱們老百姓啊,今兒個真高興,今兒個真高興……”11月15日,我省中南部城市開始集中向居民供暖,這不能不讓身居初冬的居民感到暖意融融。
11月15日向居民供暖,這是多年的慣例,但也有比這兒更早的,如張家口、承德,是要提前幾天供暖的,他們11月初就開始向居民供暖了。因為塞外冷得早,冷得多。我省中南部城市之所以把11月15日作為統一的供暖日,我想是緣于以下理由:北方的冬季來得早,冷得快,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和孩子,難以承受寒冷。多年的經驗使有關部門定下了這個比較合適的供暖日子。
但今年這個時候的氣溫卻出人意料,格外地暖和。11月15日這天,省城最高氣溫為15攝氏度,最低氣溫也才5攝氏度。有人說,這哪是冬天呢?就像是春天?纯闯鞘械臉淠,枝青葉綠,哪有冬天葉黃枝疏的蕭瑟氣息?看看大街上的人,一些女孩兒仍在穿著薄薄的裙子。聞聞空氣,柔柔的,暖暖的,何有寒氣逼人的味道?有關人士說,這是近幾十年來最暖和的初冬。
由此引出一話題,那就是,供暖,能否看老天爺的臉色行事?
供暖企業按規定的時間向居民供暖,既是慣例的結果,更是供暖企業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和贊許供暖企業的這種行為。但面對今年較為罕見的溫暖情況,可否靈活掌握供暖的時間和溫度呢?是否可以考慮,將溫度調低些,或者推后幾天供暖呢?再進一步說,如果今后寒冬來得早,來得猛烈,是否可以提前幾天供暖呢?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不論是提前供暖,或將溫度調低,甚至推后供暖,都應該是一種正常的事情,也是一種人文關懷、實事求是的體現。就拿今年來說,將溫度調低些,或者推后幾天供暖,應該能夠得到市民的理解。這是因為,一是可以避免“開窗跑暖”現象,二是市民可以少些患病的機率,三是供暖企業可以節省大量能源,這于國、于企、于民皆有利。三方都受益,何不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