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開發商瞞報利潤膽從何來?
瀏覽:2148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1-13 18:53:10
針對房地產企業存在會計失真問題,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耿虹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是26.79%,比開發企業賬面12.22%的利潤高出了一倍多,有的房地產企業刻意隱瞞的利潤率最高達57%。
談到開發商利潤,一位涉足房地產業的家電企業老總曾經開玩笑地說:“賣房子賺錢快過賣毒品。”一位做飼料起家的民營企業董事長也曾表示,做房地產1年的收益超過做10年農業的收益。然而,更多的開發商聲稱利潤僅為7%。財政部這一公告把某些開發商們一手忙著圈錢、一手忙著“藏錢”的行徑揭示出來。
單純的高利潤并不是什么罪,問題在于做假賬。隱瞞利潤,除了用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用虛假的低利潤率為其高房價辯護外,根本的動機就是偷稅漏稅。某些高居富豪榜的地產大亨們,通過做大成本,隱瞞利潤,大量偷稅逃稅,少數企業還通過虛構業務、編造合同等手段騙取銀行信用。這都是徹頭徹尾的違法犯罪行為。
房地產商為什么敢于虛報利潤?從企業層面說,是因為他們缺乏誠信,貪得無厭,社會責任感缺乏;從政府層面說,則是監管缺位和腐敗使然。由于房地產業對推動地方GDP增長具有強大作用,地方政府多以“寬容”態度對待房地產商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某些官員早已和開發商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官員把土地低價批給房地產商,往往要收取開發商數額可觀的紅包。可以說,相當一部分開發商開發的商品房,其成本是無法透明的,由此形成的利潤也是不干不凈、不敢公開的,否則就會露餡。因此,他們不惜冒著違法風險隱藏利潤。而一些官員成了開發商的保護傘,明里暗里地提示有關部門對他們給予特殊關照,這是開發商虛報利潤、偷稅漏稅輕易得逞的主要原因。
一個關乎百姓生存的行業出現上述問題,說明在政府調控和市場規范方面存在嚴重漏洞。希望有關部門抓住這一線索,加強對房地產企業的監督和審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該對那些不法商人動真格的了。否則,房地產市場的水不知還要被他們攪多渾,老百姓還要在房價虛高中嘆息多久。
談到開發商利潤,一位涉足房地產業的家電企業老總曾經開玩笑地說:“賣房子賺錢快過賣毒品。”一位做飼料起家的民營企業董事長也曾表示,做房地產1年的收益超過做10年農業的收益。然而,更多的開發商聲稱利潤僅為7%。財政部這一公告把某些開發商們一手忙著圈錢、一手忙著“藏錢”的行徑揭示出來。
單純的高利潤并不是什么罪,問題在于做假賬。隱瞞利潤,除了用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用虛假的低利潤率為其高房價辯護外,根本的動機就是偷稅漏稅。某些高居富豪榜的地產大亨們,通過做大成本,隱瞞利潤,大量偷稅逃稅,少數企業還通過虛構業務、編造合同等手段騙取銀行信用。這都是徹頭徹尾的違法犯罪行為。
房地產商為什么敢于虛報利潤?從企業層面說,是因為他們缺乏誠信,貪得無厭,社會責任感缺乏;從政府層面說,則是監管缺位和腐敗使然。由于房地產業對推動地方GDP增長具有強大作用,地方政府多以“寬容”態度對待房地產商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某些官員早已和開發商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官員把土地低價批給房地產商,往往要收取開發商數額可觀的紅包。可以說,相當一部分開發商開發的商品房,其成本是無法透明的,由此形成的利潤也是不干不凈、不敢公開的,否則就會露餡。因此,他們不惜冒著違法風險隱藏利潤。而一些官員成了開發商的保護傘,明里暗里地提示有關部門對他們給予特殊關照,這是開發商虛報利潤、偷稅漏稅輕易得逞的主要原因。
一個關乎百姓生存的行業出現上述問題,說明在政府調控和市場規范方面存在嚴重漏洞。希望有關部門抓住這一線索,加強對房地產企業的監督和審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該對那些不法商人動真格的了。否則,房地產市場的水不知還要被他們攪多渾,老百姓還要在房價虛高中嘆息多久。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