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a,免费在线影院,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欧美,亚洲嫩模在线观看,欧美一级A片视频

國際金融報:中國油價該和誰接軌

瀏覽:2484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31 22:10:43
 在參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博弈的同時,我國國內市場的油價形成機制一直備受爭議。許多人提出,既然國內油價與國際原油上漲聯動上調,現在國際油價跌了,成品油是否也該下調?

  本來,這是順理成章的思維,似乎不會有任何問題。廣大石油產品消費者――無論是生產消費者還是為石油漲價買單的終端消費者都在等待成品油價格下調的消息。然而,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明確表態,成品油降價可能性不大,近期沒有油價下調的打算,理由是“目前國內油價尚未與國際接軌”。

  據他介紹,中國的油價漲幅還是低于國際的,國際上漲50%,國內的漲幅僅為10%。如果要真正接軌的話,國內成品油價格還得漲,就算一噸原油能煉70%的成品油的話,如果按3000元/噸原油計,煉1.4噸成品油的原料成本就要達到4500元/噸,但現在卻賣4000元/噸,價格還是倒掛的。

  那么,目前國內油價究竟處于何種水平?是否真的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國內油價的接軌國際之路該怎么走?我國國內油價的參照系應該是什么?

  不難看出,國內外油價漲幅的比較缺乏合理性。因為,在忽略兩者價格變化的具體比較時段的前提下,拿10%的漲幅與50%的漲幅作對比,固然具有視覺沖擊力,但這樣的比較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國家石油資源從勘探、開采、加工甚至到零售(加油站),基本上都由兩大石油公司壟斷經營(海上油田勘探開發主要由中海油負責,其占整個石油市場的份額不大)。去年年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利潤分別高達1300多億元和400多億元。而就是這樣賺錢的企業,還獲得了100億元的財政補貼,理由是煉油廠價格倒掛,承擔著巨額虧損。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飛漲,在開采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兩大石油公司所屬油田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超額利潤。如果把在中國開采的石油和進口石油的成本進行加權平均,國內成品油的成本肯定會比現在要低得多。同樣,在銷售終端,兩大公司所屬的加油站也有著非常豐厚的利潤。在北京,很多加油站的年利潤是以百萬元計的。

  有專家認為,兩大石油公司故意在煉油環節轉移利潤、制造虧損假象以要求巨額財政補貼,以及他們以進口原油價格過高為由(刻意隱瞞其擁有大量低成本自產原油)不斷要求漲價以獲得超額利潤是不當行為。

  同樣是高油價,為什么美國的煉油企業沒有巨額虧損呢?除了國內煉油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的原因外,利潤的計算方式是主要原因,國內的煉油廠為什么不以加工原油的產量來計提加工費用呢?所謂壟斷條件下煉油環節無法市場化顯然站不住腳,如果把煉油企業改組為石油公司的代工廠的形式進行經濟核算,這個問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是,雖然兩大石油公司是上市公司,但其經營仍未擺脫官本位。

  根據有關專家計算,目前我國市場上每升汽油的零售價格(加上各種附加費用)基本上與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汽油零售價相當(不是按購買力平價,而是按匯率折算的)。那么,那位官員聲稱的與國際接軌是要我們的成品油價格和哪個國家接軌呢?顯然不是委內瑞拉,因為那里每升汽油價格只有3美分多。

  事實上,在統一的國際原油價格下,世界各國的成品油價格是千差萬別的,在各國零售市場上,根本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成品油價格。

  在我們提出與國際市場接軌時,筆者認為,除了考慮行業或部門利益外,更應該考慮我們的國情,考慮國家和公眾利益。特別是對石油這種對整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基礎產品的定價問題,更應該考慮經濟大局,而不僅僅考慮國有石油公司的利益。

以下是網友對 國際金融報:中國油價該和誰接軌 的評論:
[本主題共0條評論 | 每頁顯示8條評論]
評論前,請先 登錄
驗證碼: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誠信企業 理事單位 質量監督

3.15誠信維權網
聲明:凡本網注明“3.15誠信維權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3.15誠信維權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本網轉貼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正規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致電010-61706839 或者發郵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備12034147號-1
版權所有:3.15誠信維權網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本站 顯示器分辨率設置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網站備案序號:[ 京ICP備 1203414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1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