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身份的標簽 走近北京富豪俱樂部
瀏覽:256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31 22:09:20
這些一擲千金的富豪們成為會員之后,并不一定會真的享受自己的權利,會員身份成為了一種身份標簽
“進行社會、文化、藝術、娛樂等活動的團體和場所”是字典中對“俱樂部”一詞的標準解釋,其英文名為“CLUB”。現在也有人稱之為會所、沙龍。
按照這一解釋,最為傳統的俱樂部應該是一種設施,它能提供相對高檔的硬件環境,包括裝修高雅考究的會所、受過訓練的服務員和高檔的餐飲。
“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是對硬件設施的假想誤區。”“歐文沙龍”的創始人張玉川不認為上述說法能準確的形容出他認知的“俱樂部”,“很多‘俱樂部’都以為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設施,但最終的結果是利用不好。”
一個下午,在王府井飯店的二樓會議廳里,一群好似聽眾的人們正表情專注地聽國際問題專家宋曉軍的講解,不時有人舉手提問,抑或是做筆記。這些“聽眾”的身份大多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總裁、董事長,基本上都擁有3億人民幣的凈資產。組織這個聚會的就是在名流商賈間口口相傳的“歐文沙龍”。
身份的標簽
張玉川提到的“俱樂部”其實是現在許多精英和富豪都熟知的“頂級”俱樂部。
“當一個人具備的各樣素質到達了一定高的層次之后,就會表現得比較‘矜持’。就像舉行宴會時,如果采用有座椅的圓桌用餐,沒有人愿意起身和其他桌的人打招呼。加上有些會所工作人員并不為會員們互相引薦,不能充分交流,加入這樣的會所就失去了參與的意義。”
事實上,工作之外,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與富豪都在找尋著適合自己活動的團體和場所。“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與自己有一樣想法的朋友們愜意地交流———大家的訴求基本相同、工作的氛圍基本類似、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這里,不僅能放松自己,還可以得到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一位企業家說。
那么,究竟北京有多少家專為高端人士服務的俱樂部?
做了10年“歐文沙龍”的張玉川,沉思良久也沒能說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其實,不只是他說不出來,如果不挨個兒去數,沒有人能夠說出這個數字。
“像‘歐文沙龍’一樣定期組織活動的有會所、俱樂部和各種組織,再加上一些星級酒店為了促銷也打起富豪俱樂部的旗號招攬生意,可以說這個數字很難計算。”張玉川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分秒必爭的高端人群參與俱樂部活動的同時,提供服務的俱樂部也是掙得盆滿缽溢。要能讓這些久經商場的富豪們打開荷包,心甘情愿地掏錢買單,每個俱樂部都需要有些“不同尋常”。
古典家具、水晶燈飾、紫檀木屏風,加上名人字畫,都證明了長安俱樂部這座位于長安街的“現代宮殿”具有高端私人會所的身份標簽。
俱樂部包含“日本橋”日式餐廳和“那不勒斯”意大利餐廳。并且有北京城最好的中餐廳之一“清樽紅燭”,同時也是俱樂部里占地最大、裝飾最下本錢的一個。中餐廳里可以吃到精致的粵菜和各地特色菜式。另外,它還擁有數十間貴賓包間,名字也很有意思:一品、雙喜、三元一直到九如、十全。
其中,那幾款獨創的菜品,都是根據全世界最好的食譜采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的,價格從人民幣8888元至48888元不等。
服務人員更是訓練有素,無可挑剔,據說他們可以叫出近1000名會員的名字,并大略知道一點會員的愛好。
但要享用這些高檔服務,必須是這里的會員:長安俱樂部在創始之初的入會費是9000美元,如今入會費已上漲為2萬美元,除了入會費,會員每年還需再繳納1500美元的年費。即使如此昂貴,買單者也不乏其人。
除了財力,長安俱樂部更要求品位。會員中絕大部分是經營全球生意的老板和有名望、有權力并能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代表人物,他們是一個具有很高消費檔次和品位的群體,其中還包括很多文化界的藝術名人。
相比之下,1994年成立的中外合作性質的企業———京城俱樂部,也并不比同行遜色,“京城”為擁有一個代表中外商界知名人士的咨詢理事會而引以為豪。從會員組成來看,俱樂部定位于高級商界精英。參與這樣頂尖的俱樂部當然是價格不菲,從最初的入會費每人5000美元左右,到后來的7000到8000美元,直至最近的1.2萬美元。
高昂的入會費決定了進入者的社交范圍和消費能力,雖然一些俱樂部對會員身價并沒有做太多評估,但注定這是一個收入層次較高的群體,這些年齡層次相對集中在30至50歲左右的會員,60%以上都具備100-200萬元的年日常消費能力。
盡管如此,也并不是有能力繳納高昂會費就都能夠順利地成為會員,一些俱樂部還需要有老會員的推薦才能加入。
品位的吸引
除了這些以富麗奢華的會館為依托,提供頂級設施、服務的俱樂部之外,各種特色聚會俱樂部、沙龍在京城更是不計其數。
始創于1996年的“歐文沙龍”,定期舉辦的社會熱點問題報告會,已經成為其最具吸引力的內容之一。“參會的企業家要有3個億凈資產,但是服務業不在其中。”“歐文沙龍”的創始人張玉川說,如果要實現會員之間的平等交流,并能找到合作機會,他認為設定參會“門檻”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定期邀請專家對熱點問題作專題報告,邀請感興趣的企業家、官員作為嘉賓參與。為了能夠平等地交流,我們不向參與者收取任何費用,主要依靠贊助。”
張玉川解釋說,企業贊助是“歐文”的經費來源,每期的贊助費是3萬元,贊助完全出于自愿,并且無任何的附加條件。
相比其他俱樂部、會所來說,不收取會費的運作模式實屬罕見。套用著名主持人元元對“歐文”的評價:“這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一個長知識的地方、一個有品位的地方。”寥寥幾句說明了“歐文沙龍”的引人之處。
與“歐文沙龍”注重知識性的理念不同的是,綠領俱樂部提倡“快樂、健康、關愛”的宗旨。
“綠領”的會員主要由企業界和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俱樂部活動僅對會員及其所請嘉賓開放。活動主要包括定期組織酒會和主題時尚晚會,外地和國外的滑雪旅行;馬術訓練;高爾夫培訓和“綠領杯”高爾夫系列挑戰賽;品酒活動和講座;油畫鑒賞講座等。同時通過主題晚會和其它活動籌集善款用于環保和扶貧等慈善事業。
會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發組織不同主題的沙龍,如藝術沙龍、品酒沙龍。但無論是參加各個運動小組,還是參加藝術沙龍、品酒沙龍,“綠領”們都是為了有益身心,是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娛樂。
綠領俱樂部每年向會員收取5000元的會費,但高爾夫球等活動,俱樂部只負責組織,要由會員自行支付費用。
遠離喧鬧的都市生活,換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換一個看待周圍的視角。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生活樂趣,追求身心健康是“綠領”們參與這些活動的理由。
不斷的完美
“因為人對硬件的消費是見異思遷的,是經常需要變換的,不能總面對同樣的墻壁、同樣的色調、坐同樣的沙發,總得換換姿勢,而很多人沒想像到這點,這東西的重復使用率很低,事實上這些實施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去任何賓館酒店、茶吧,所以這個空間的利用是假想出來的,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張玉川說。
其實,這些一擲千金的富豪們成為會員之后,并不一定會真的享受自己的權利,會員身份成為了一種身份標簽,“俱樂部利用了一種富人原理,就是富人不享受自己的權利,如果他純粹是為了享受那個待遇去就顯得自己‘小’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這種俱樂部沒有真正起到“聚樂”的作用。
而一些并不以固定會所為依托,經常變換主體,提供新意的俱樂部、沙龍其實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固定場所。
“有很多朋友希望通過‘歐文沙龍’約見自己想認識的人,如果有一個合適的場所,我們就能更方便地安排會面。”張玉川一直苦于找到這樣一個合適的地方來滿足越來越多的會員會面的要求。他說:“最重要的是交通便利,并且要有充足的車位。”
雖然大部分俱樂部并不提倡在參與活動時尋找商機,而作為綠領俱樂部會員的北京神州迅通公司總裁黃元庚直言:“通過參與活動,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商機是潛在的。”這其實是參與者的共識。
提供交流機會只是俱樂部的作用之一。從“俱樂部”形式傳入中國以來,這些組織也入鄉隨俗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國特色,內容上更加符合中國人交往的習慣和熱情,雖然未來中國俱樂部的形式可能會有更多的改變。
而張玉川認為,俱樂部的作用不僅如此。
“馬克思曾經說過,教育的兩種目的,一是使人獲得勞動技能,二是讓人不斷的完美。俱樂部應讓參與者不斷的完美。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教育’。”張玉川期待的是,能有更多提供高雅服務的俱樂部出現,“這些場所對來賓的著裝、修養都要有一定的要求,通過參與活動可以提升富豪們的品位、修養。這樣的場所太少了!”
富人的生活、行為舉止對社會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讓年輕人不斷努力追求的應當是富豪們出入高檔聚會時得體的行為舉止和修養,而不是紙醉金迷的生活。”張玉川最后說。
“進行社會、文化、藝術、娛樂等活動的團體和場所”是字典中對“俱樂部”一詞的標準解釋,其英文名為“CLUB”。現在也有人稱之為會所、沙龍。
按照這一解釋,最為傳統的俱樂部應該是一種設施,它能提供相對高檔的硬件環境,包括裝修高雅考究的會所、受過訓練的服務員和高檔的餐飲。
“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是對硬件設施的假想誤區。”“歐文沙龍”的創始人張玉川不認為上述說法能準確的形容出他認知的“俱樂部”,“很多‘俱樂部’都以為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設施,但最終的結果是利用不好。”
一個下午,在王府井飯店的二樓會議廳里,一群好似聽眾的人們正表情專注地聽國際問題專家宋曉軍的講解,不時有人舉手提問,抑或是做筆記。這些“聽眾”的身份大多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總裁、董事長,基本上都擁有3億人民幣的凈資產。組織這個聚會的就是在名流商賈間口口相傳的“歐文沙龍”。
身份的標簽
張玉川提到的“俱樂部”其實是現在許多精英和富豪都熟知的“頂級”俱樂部。
“當一個人具備的各樣素質到達了一定高的層次之后,就會表現得比較‘矜持’。就像舉行宴會時,如果采用有座椅的圓桌用餐,沒有人愿意起身和其他桌的人打招呼。加上有些會所工作人員并不為會員們互相引薦,不能充分交流,加入這樣的會所就失去了參與的意義。”
事實上,工作之外,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與富豪都在找尋著適合自己活動的團體和場所。“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與自己有一樣想法的朋友們愜意地交流———大家的訴求基本相同、工作的氛圍基本類似、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這里,不僅能放松自己,還可以得到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一位企業家說。
那么,究竟北京有多少家專為高端人士服務的俱樂部?
做了10年“歐文沙龍”的張玉川,沉思良久也沒能說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其實,不只是他說不出來,如果不挨個兒去數,沒有人能夠說出這個數字。
“像‘歐文沙龍’一樣定期組織活動的有會所、俱樂部和各種組織,再加上一些星級酒店為了促銷也打起富豪俱樂部的旗號招攬生意,可以說這個數字很難計算。”張玉川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分秒必爭的高端人群參與俱樂部活動的同時,提供服務的俱樂部也是掙得盆滿缽溢。要能讓這些久經商場的富豪們打開荷包,心甘情愿地掏錢買單,每個俱樂部都需要有些“不同尋常”。
古典家具、水晶燈飾、紫檀木屏風,加上名人字畫,都證明了長安俱樂部這座位于長安街的“現代宮殿”具有高端私人會所的身份標簽。
俱樂部包含“日本橋”日式餐廳和“那不勒斯”意大利餐廳。并且有北京城最好的中餐廳之一“清樽紅燭”,同時也是俱樂部里占地最大、裝飾最下本錢的一個。中餐廳里可以吃到精致的粵菜和各地特色菜式。另外,它還擁有數十間貴賓包間,名字也很有意思:一品、雙喜、三元一直到九如、十全。
其中,那幾款獨創的菜品,都是根據全世界最好的食譜采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的,價格從人民幣8888元至48888元不等。
服務人員更是訓練有素,無可挑剔,據說他們可以叫出近1000名會員的名字,并大略知道一點會員的愛好。
但要享用這些高檔服務,必須是這里的會員:長安俱樂部在創始之初的入會費是9000美元,如今入會費已上漲為2萬美元,除了入會費,會員每年還需再繳納1500美元的年費。即使如此昂貴,買單者也不乏其人。
除了財力,長安俱樂部更要求品位。會員中絕大部分是經營全球生意的老板和有名望、有權力并能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代表人物,他們是一個具有很高消費檔次和品位的群體,其中還包括很多文化界的藝術名人。
相比之下,1994年成立的中外合作性質的企業———京城俱樂部,也并不比同行遜色,“京城”為擁有一個代表中外商界知名人士的咨詢理事會而引以為豪。從會員組成來看,俱樂部定位于高級商界精英。參與這樣頂尖的俱樂部當然是價格不菲,從最初的入會費每人5000美元左右,到后來的7000到8000美元,直至最近的1.2萬美元。
高昂的入會費決定了進入者的社交范圍和消費能力,雖然一些俱樂部對會員身價并沒有做太多評估,但注定這是一個收入層次較高的群體,這些年齡層次相對集中在30至50歲左右的會員,60%以上都具備100-200萬元的年日常消費能力。
盡管如此,也并不是有能力繳納高昂會費就都能夠順利地成為會員,一些俱樂部還需要有老會員的推薦才能加入。
品位的吸引
除了這些以富麗奢華的會館為依托,提供頂級設施、服務的俱樂部之外,各種特色聚會俱樂部、沙龍在京城更是不計其數。
始創于1996年的“歐文沙龍”,定期舉辦的社會熱點問題報告會,已經成為其最具吸引力的內容之一。“參會的企業家要有3個億凈資產,但是服務業不在其中。”“歐文沙龍”的創始人張玉川說,如果要實現會員之間的平等交流,并能找到合作機會,他認為設定參會“門檻”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定期邀請專家對熱點問題作專題報告,邀請感興趣的企業家、官員作為嘉賓參與。為了能夠平等地交流,我們不向參與者收取任何費用,主要依靠贊助。”
張玉川解釋說,企業贊助是“歐文”的經費來源,每期的贊助費是3萬元,贊助完全出于自愿,并且無任何的附加條件。
相比其他俱樂部、會所來說,不收取會費的運作模式實屬罕見。套用著名主持人元元對“歐文”的評價:“這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一個長知識的地方、一個有品位的地方。”寥寥幾句說明了“歐文沙龍”的引人之處。
與“歐文沙龍”注重知識性的理念不同的是,綠領俱樂部提倡“快樂、健康、關愛”的宗旨。
“綠領”的會員主要由企業界和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俱樂部活動僅對會員及其所請嘉賓開放。活動主要包括定期組織酒會和主題時尚晚會,外地和國外的滑雪旅行;馬術訓練;高爾夫培訓和“綠領杯”高爾夫系列挑戰賽;品酒活動和講座;油畫鑒賞講座等。同時通過主題晚會和其它活動籌集善款用于環保和扶貧等慈善事業。
會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發組織不同主題的沙龍,如藝術沙龍、品酒沙龍。但無論是參加各個運動小組,還是參加藝術沙龍、品酒沙龍,“綠領”們都是為了有益身心,是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娛樂。
綠領俱樂部每年向會員收取5000元的會費,但高爾夫球等活動,俱樂部只負責組織,要由會員自行支付費用。
遠離喧鬧的都市生活,換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換一個看待周圍的視角。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生活樂趣,追求身心健康是“綠領”們參與這些活動的理由。
不斷的完美
“因為人對硬件的消費是見異思遷的,是經常需要變換的,不能總面對同樣的墻壁、同樣的色調、坐同樣的沙發,總得換換姿勢,而很多人沒想像到這點,這東西的重復使用率很低,事實上這些實施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去任何賓館酒店、茶吧,所以這個空間的利用是假想出來的,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張玉川說。
其實,這些一擲千金的富豪們成為會員之后,并不一定會真的享受自己的權利,會員身份成為了一種身份標簽,“俱樂部利用了一種富人原理,就是富人不享受自己的權利,如果他純粹是為了享受那個待遇去就顯得自己‘小’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這種俱樂部沒有真正起到“聚樂”的作用。
而一些并不以固定會所為依托,經常變換主體,提供新意的俱樂部、沙龍其實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固定場所。
“有很多朋友希望通過‘歐文沙龍’約見自己想認識的人,如果有一個合適的場所,我們就能更方便地安排會面。”張玉川一直苦于找到這樣一個合適的地方來滿足越來越多的會員會面的要求。他說:“最重要的是交通便利,并且要有充足的車位。”
雖然大部分俱樂部并不提倡在參與活動時尋找商機,而作為綠領俱樂部會員的北京神州迅通公司總裁黃元庚直言:“通過參與活動,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商機是潛在的。”這其實是參與者的共識。
提供交流機會只是俱樂部的作用之一。從“俱樂部”形式傳入中國以來,這些組織也入鄉隨俗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國特色,內容上更加符合中國人交往的習慣和熱情,雖然未來中國俱樂部的形式可能會有更多的改變。
而張玉川認為,俱樂部的作用不僅如此。
“馬克思曾經說過,教育的兩種目的,一是使人獲得勞動技能,二是讓人不斷的完美。俱樂部應讓參與者不斷的完美。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教育’。”張玉川期待的是,能有更多提供高雅服務的俱樂部出現,“這些場所對來賓的著裝、修養都要有一定的要求,通過參與活動可以提升富豪們的品位、修養。這樣的場所太少了!”
富人的生活、行為舉止對社會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讓年輕人不斷努力追求的應當是富豪們出入高檔聚會時得體的行為舉止和修養,而不是紙醉金迷的生活。”張玉川最后說。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