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稀缺"時代逼近 爭能源各國"...
瀏覽:1654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1-15 12:41:11這是波蘭普沃茨克的一家煉油廠的資料照片(拍攝日期不詳)。
1月7日晚,俄羅斯原油經由白俄羅斯的輸油管道向波蘭境內輸送中斷,波蘭友誼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當晚要求俄、白方面就此做出解釋。白俄羅斯此前曾宣布,從2007年1月1日起,白方將向過境的俄羅斯原油征收每噸45美元的關稅。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決定表示不滿。 新華社/路透
從2006年1月1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斷氣”到2006年年底阿塞拜疆宣布2007年不再從俄進口天然氣,從2007年1月1日拉脫維亞購買俄天然氣的價格被提高50%到最近俄羅斯、白俄羅斯之間的油氣爭端、委內瑞拉石油國有化,這都使“能源之爭”成為過去一年和2007年中不可忽視的主題。
11日,白俄羅斯一名工人在檢查俄白“友誼”石油管道的壓力計。“友誼”石油管道8日遭切斷,直接原因是俄方指責白俄羅斯截取管道內的石油。(資料圖片) |
很多科學家認為,石油生產的“巔峰”時期將在未來5~10年內到來。
但從長遠看,由于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與稀缺性,今后石油價格將維持高位。石油生產“巔峰”時代到來后,石油產量將逐年下降。
歷史上,人類運用能源充當“斗爭武器”的做法,曾給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極大危害。如今,能源充足國把能源當作“盾牌”,同樣讓全球迎來了新時代:一個高度重視“能源戰略”的新時代。
“能源武器”威力無窮
相對于真槍實彈的戰爭,能源爭奪戰的破壞力更大,影響范圍也更廣泛。1973年10月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阿拉伯國家為報復和打擊以色列的支持者——美國,把石油作為武器,大幅抬高石油價格,而引發二戰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革命,引發石油產量受影響,導致第二次石油危機,誘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衰退。一瞬間,西方各國陷入種種困境:能源短缺、工廠停工、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危機過后,深受其害的各國被迫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類似危機的再次出現。
自去年以來,伊朗、委內瑞拉兩國,都在充分利用“能源武器”拓展外交空間。因為核問題,伊朗與美國結怨很深,美國對伊朗“武力教訓”的動機和想法早已有之。但由于伊朗油氣資源豐富,歐盟、俄羅斯、日本與印度都與伊朗存在能源合作,這極大牽制了安理會對伊朗制裁的步伐。
論實力,委內瑞拉只是小國,軍事上無法與美國抗衡。但由于委國是美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美國想對委動武,軍事上雖不成問題,但原油價格也會出現暴漲。屆時,美國經濟將遭受巨大打擊,而這正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抗爭的核心本錢。
“能源稀缺”時代逼近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先后發動兩場戰爭,盡管借口冠冕堂皇,但卻始終擺脫不掉爭奪中亞與中東石油的影子。伊戰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全球石油價格高漲、進而對全球經濟穩定造成沖擊,讓人類迎來第三次“石油高價時代”,并可能永遠告別“廉價石油”時代。
盡管人類鉆探技術一直在提高、提煉技術一直在革新、替代能源一直在研發,但這些都不足以滿足全球性的巨大能源需求。在石油價格高位下,會刺激石油的鉆探與替代能源的開發,短期內可導致石油供求實現新平衡。但從長遠看,由于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與稀缺性,今后最終會使石油價格始終維持高位。石油生產“巔峰”時代到來后,石油產量將逐年下降。
從未來發展前景看,未來一代將因前人肆無忌憚地消費不可再生能源而受到無情的懲罰。即便是類似太陽能、風能、生物源這樣的再生能源——人類目前已經迫切需要這些替代能源——與石油、天然氣、煤炭與核能一起補充到能源消耗的行列來,也只能滿足工業化國家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而這還是最好的假設。
對比過去的兩次石油危機,很多專家擔心,“廉價石油”時代的結束,可能使全球經濟同樣面臨因能源危機帶來的嚴重挑戰。為滿足經濟發展動力,為保障能源需求,能源需求大國只有靠“走出去”,參與到資源產區的激烈競爭中來。
各國謀劃“走出去”戰略
伊戰是美國希望主導中東石油資源的開始,也是各國重視“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標志。當前,對日益發展的各個大國來說,都或多或少面臨能源短缺威脅,保證能源供應的“走出去”戰略和能源替代戰略,成為各國謀劃的兩種選擇。
從目前看,能源“走出去”戰略則是最現實、最重要的選擇。
美俄各有打算
對美國來說,總統布什一直把能源政策置于國家戰略的核心位置,其戰爭與外交活動往往以此為核心而展開。2003年伊戰以來,為恢復伊拉克石油生產,其石油部門成為少數受美軍保護的“重點單位”。為保證石油生產順利,美國花費了數百萬美元特別培訓出“石油保護特種部隊”。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的伊拉克,由于戰后未及時恢復生產,其石油出口一直未達到戰前水平。
美國總統布什本月10日宣布增兵伊拉克2萬多人的新政策,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實現美國主導伊拉克石油資源的戰略,能從根本上鞏固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
對能源豐富的俄羅斯來說,俄羅斯從提供石油和天然氣的角度制定了能源戰略。在全球能源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俄羅斯將提高油氣產能、發展對外油氣合作作為拓展國家利益、提升大國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借此加快自身國力的恢復與發展。
對歐盟來說,近日俄白間關于油氣的糾紛,正導致歐盟對俄羅斯的不信任感增加,迫切地尋求共同的能源政策,從整體保證歐盟能源的需求。自去年8月以來,歐盟構建協商一致的對外能源政策、用“一個聲音”說話的努力,備受世界關注。
對東亞各國來說,包括日本與印度在內的國家,其經濟發展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能源短缺,各國都在實現能源供應地的多元化、能源替代研發以及油氣管道建設合作長期化,與其他大國以及油氣資源國家展開合作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