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馬車”需過“三道坎” 公共支出尚待發力
瀏覽:1821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7-1-11 12:47:26·努力擴大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擴大消費短期內將面臨三大制約因素:市場供大于求;農民增收難度;依然較大的就業壓力
·短期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增加就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有效供給、擴大政府公共支出等
政策篇 |
2007年消費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努力擴大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短期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努力增加就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給、擴大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長期看,重點應逐步解決制約消費增長的深層次體制性問題,提高中產階層的比重,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消費穩定快速增長的長效機制。[全文]
|
| ||
|
|
現狀篇 |
多因素支撐 消費增長頗為強勁
![]() |
![]()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增長趨勢圖. 居民消費價格月度增長趨勢圖.
2006年以來,消費需求呈現出自1997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勢頭。1-11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911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6%,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0.7個百分點。[全文]
問題篇 |
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將加劇
盡管2006年消費品市場出現了旺銷的勢頭,但從目前市場供求情況看,我國70%以上的商品仍供過于求,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供過于求矛盾非常突出,2007年這一矛盾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速度將會比2006年有所放慢,特別是美國經濟增速已經出現明顯放慢的跡象。美國經濟減速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將使得國際上對我國產品的需求增幅放慢。
農民增收難度將明顯加大
2007年農民增收所面臨的環境比較嚴峻。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有三個:農業收入、非農業收入以及各項財政補貼。從農業收入來看,近年來糧食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雖然近期有所回升,但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影響,從長期來看,農民來自農業方面的收入增長潛力不大;從財政補貼方面看,近兩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對糧食進行直補,并對農民購買農機、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漲價給予了一定的補貼,2006年是各類補貼和優惠政策貫徹較為集中的年份,2007年甚至包括“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增加農民直接補貼的空間有限;從非農業收入增加的情況看,2006年農民工資性收入達到人均1175元,增長17.6%,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量的55.5%。
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將對居民即期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在城鎮新增就業群體、累積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轉移出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所形成的巨大就業壓力還無法根本緩解的情況下,經濟增速的放緩將使就業環境雪上加霜。一方面,2007年我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將超過25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也只有1000萬個,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萬個以上,勞動力供求缺口依然很大。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外宏觀環境的變化,2007年投資和出口增幅均會明顯回落,經濟增長速度放慢,這對增加就業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王小廣 樊彩躍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