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時報:公車就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
瀏覽:2500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26 18:23:36
今年國慶黃金周,江蘇省某縣級市的公務員小黃(化名)去鄰近一個地級市旅游,順便看望在該市某局任局長的專車司機的叔叔老黃(化名)。小黃待了兩天,老黃都忙得早出晚歸,他竟沒能和叔叔說上幾句話。老黃感慨道:公車,就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10月25日《中國青年報》)。
請看老黃的黃金周日程表:10月1日,局長朋友的兒子結婚,接送新人。2日,把局長公子一家三口送到機場,然后到鄰近城市接局長的父母來該市過節。3號,陪局長夫婦及其父母到城里購物,陪局長各處送禮。4日,到鄰近城市接局長的妹妹一家到局長家,繼續陪局長送禮。5日,送局長妹妹一家回家。6日,到機場接旅游歸來的局長公子一家。7日,送局長父母回老家,回來后送局長去酒店,再把喝醉的局長送回家。
七天里,公車用來干的除了局長自己的私事,就是局長親屬與朋友的私事,怪不得老黃堅定地認為,“公車就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其實,老黃的經歷不是個例,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媒體早就披露,公車公用占三分之一,領導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機私用占三分之一。照老黃的例子看來,公用占三分之一也是被高估了。
公車成了“用公款購買的私車”,體制、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學者焦建國曾撰文稱,公車等職務消費是一個模糊的“灰箱”。在這個“灰箱”內,既有公務人員履行公務必須的消費,也有履行公務需要,但不需要那么多或那么奢侈的過度消費,還有利用職務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務用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個人消費。
“灰箱”不破,公車永遠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寄生于此的腐敗就難以消除。筆者以為,不妨嘗試公務消費貨幣化。具體講,就是按照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科學合理地核定職務消費標準,將職務消費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貨幣化的軌道,依靠完善的財政、審計、紀檢的監控,實現“陽光下的消費”。
請看老黃的黃金周日程表:10月1日,局長朋友的兒子結婚,接送新人。2日,把局長公子一家三口送到機場,然后到鄰近城市接局長的父母來該市過節。3號,陪局長夫婦及其父母到城里購物,陪局長各處送禮。4日,到鄰近城市接局長的妹妹一家到局長家,繼續陪局長送禮。5日,送局長妹妹一家回家。6日,到機場接旅游歸來的局長公子一家。7日,送局長父母回老家,回來后送局長去酒店,再把喝醉的局長送回家。
七天里,公車用來干的除了局長自己的私事,就是局長親屬與朋友的私事,怪不得老黃堅定地認為,“公車就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其實,老黃的經歷不是個例,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媒體早就披露,公車公用占三分之一,領導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機私用占三分之一。照老黃的例子看來,公用占三分之一也是被高估了。
公車成了“用公款購買的私車”,體制、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學者焦建國曾撰文稱,公車等職務消費是一個模糊的“灰箱”。在這個“灰箱”內,既有公務人員履行公務必須的消費,也有履行公務需要,但不需要那么多或那么奢侈的過度消費,還有利用職務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務用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個人消費。
“灰箱”不破,公車永遠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寄生于此的腐敗就難以消除。筆者以為,不妨嘗試公務消費貨幣化。具體講,就是按照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科學合理地核定職務消費標準,將職務消費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貨幣化的軌道,依靠完善的財政、審計、紀檢的監控,實現“陽光下的消費”。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