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甘肅貧困縣30%的教師想改行
瀏覽:2235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25 21:15:15
“30.8%的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想換職業。”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常寶寧率領的調查組對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流失意向調查得出的這一結論,提交此間在蘭州理工大學舉辦的第六屆甘肅省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時,引起專家和師范類大學生的關注。
提起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現狀,常寶寧不無憂慮地說:“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這說明他們對教師這個職業不太喜歡,不會對這個職業盡職盡責,一旦獲得關于第二職業的信息,會馬上轉行。”
常寶寧介紹說,在西部廣大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資源奇缺,常見的現象是一位老師既帶四年級語文,又帶五年級數學,還要帶三年級的英語,還兼帶音樂、美術課。一周課時大多在12節以上,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一位小學老師的課程表上竟被安排了36節課。繁重的教學任務,加之物質待遇低,使得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失去信心,產生職業倦怠。
常寶寧在甘肅省20個貧困縣抽取了42個樣本,在對3100名中小學教師調查后發現:70.8%的教師沒有充足的參考資料,64.5%的教師周課時在12節以上,周課時在20節以上的達到14%,51.3%的教師沒有參加過“教育項目專家進行的短期培訓”。
“啥條件也沒有,你們來聽課,原本是不敢讓你們來的。就拿幾個生字卡,沒有錄音帶,沒有掛圖,自己就覺得很自卑。這樣上課,能行嗎?”在臨澤縣調查時,一位語文老師說的話,常寶寧至今記憶猶新。
在天水市張家川縣,一位英語老師告訴調查組:“我們學校連一臺錄音機也沒有。”這讓調查組成員很吃驚。
平涼市崆峒區的一位小學老師,讀師范時學校沒開過英語課,現在靠中學3年的英語底子給小學生帶小學英語課。參加了3天的新課改培訓,盡管“效果挺好的,提高了很多”,但他自己得掏一天50元的培訓費。
常寶寧建議政府采取特殊政策,鼓勵和吸引大量的優秀青年教師到西北貧困地區任教,提高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提起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現狀,常寶寧不無憂慮地說:“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這說明他們對教師這個職業不太喜歡,不會對這個職業盡職盡責,一旦獲得關于第二職業的信息,會馬上轉行。”
常寶寧介紹說,在西部廣大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資源奇缺,常見的現象是一位老師既帶四年級語文,又帶五年級數學,還要帶三年級的英語,還兼帶音樂、美術課。一周課時大多在12節以上,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一位小學老師的課程表上竟被安排了36節課。繁重的教學任務,加之物質待遇低,使得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失去信心,產生職業倦怠。
常寶寧在甘肅省20個貧困縣抽取了42個樣本,在對3100名中小學教師調查后發現:70.8%的教師沒有充足的參考資料,64.5%的教師周課時在12節以上,周課時在20節以上的達到14%,51.3%的教師沒有參加過“教育項目專家進行的短期培訓”。
“啥條件也沒有,你們來聽課,原本是不敢讓你們來的。就拿幾個生字卡,沒有錄音帶,沒有掛圖,自己就覺得很自卑。這樣上課,能行嗎?”在臨澤縣調查時,一位語文老師說的話,常寶寧至今記憶猶新。
在天水市張家川縣,一位英語老師告訴調查組:“我們學校連一臺錄音機也沒有。”這讓調查組成員很吃驚。
平涼市崆峒區的一位小學老師,讀師范時學校沒開過英語課,現在靠中學3年的英語底子給小學生帶小學英語課。參加了3天的新課改培訓,盡管“效果挺好的,提高了很多”,但他自己得掏一天50元的培訓費。
常寶寧建議政府采取特殊政策,鼓勵和吸引大量的優秀青年教師到西北貧困地區任教,提高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