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臨時機構與“臨時腐敗”
瀏覽:2341 作者:維權網 評論:0 發布日期:2006-10-24 19:00:07
溫州科技館原籌備辦主任陳建新,耗費公款3774萬元采購358件展品,經專家組技術驗收,合格率僅為7.1%,是名符其實的科技“廢品”,致使國家遭受巨大損失,投資近2億元的科技館門可羅雀。陳建新因貪污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見10月21日《中國青年報》)
陳建新采購“廢品”中飽私囊,何以得逞?一個重要原因是籌備辦是個臨時機構,無人監管,《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在這兒成了一紙空文,他一手遮天,可以不受監督地與任何一家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接受商業賄賂可謂一路綠燈。
臨時機構出現腐敗問題,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管理失控,監督乏力。由于法規法紀覆蓋不到,檢查、審計程序也在此失靈,一些臨時機構成了制度管不到的盲區。腐敗分子把臨時機構建得快、撤得快、管理混亂、缺乏監督的漏洞當做一種“優勢”,能貪則貪,能撈則撈,瘋狂實施“臨時腐敗”。
有效遏制“臨時腐敗”,須下大力氣砍掉那些不規范的臨時機構,如“籌備辦”、“指揮部”之類,減少臨時機構所服務的某些“政績工程”;改變某些部門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現狀,不讓臨時機構成為分流官員的“蓄水池”,本應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的工作,不要轉移到臨時機構,職能部門不能當甩手掌柜;同時,盡快出臺《政府機構編制法》,對臨時機構的設置必須履行相關法律程序,依法規范臨時機構的工作任務、職責、撤銷條件及期限等,健全監督機制,防止臨時機構蛻變成滋生腐敗的溫床。
陳建新采購“廢品”中飽私囊,何以得逞?一個重要原因是籌備辦是個臨時機構,無人監管,《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在這兒成了一紙空文,他一手遮天,可以不受監督地與任何一家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接受商業賄賂可謂一路綠燈。
臨時機構出現腐敗問題,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管理失控,監督乏力。由于法規法紀覆蓋不到,檢查、審計程序也在此失靈,一些臨時機構成了制度管不到的盲區。腐敗分子把臨時機構建得快、撤得快、管理混亂、缺乏監督的漏洞當做一種“優勢”,能貪則貪,能撈則撈,瘋狂實施“臨時腐敗”。
有效遏制“臨時腐敗”,須下大力氣砍掉那些不規范的臨時機構,如“籌備辦”、“指揮部”之類,減少臨時機構所服務的某些“政績工程”;改變某些部門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現狀,不讓臨時機構成為分流官員的“蓄水池”,本應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的工作,不要轉移到臨時機構,職能部門不能當甩手掌柜;同時,盡快出臺《政府機構編制法》,對臨時機構的設置必須履行相關法律程序,依法規范臨時機構的工作任務、職責、撤銷條件及期限等,健全監督機制,防止臨時機構蛻變成滋生腐敗的溫床。
相關內容: